足迹
大宝剑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87章 痛处(第1页)

一秒记住【书朋网WWW.shupengwang.com】,无弹窗,更新快,免费阅读!

冰墙这边,封知平和陆中鸣也各自交上了手。

刀客当先跳出,看也不看封知平,一刀直奔陆中鸣而去,封知平便要相助,冷不丁又翻过一人来,一剑天降。

被迫止步,拔剑反击,两剑以快打快碰撞十余记,孟思清力竭,借力退开。

“是你啊。”

封知平刚才就觉着眼熟,这回终于看清了是谁。

孟思清微笑,面如春风,眼中却毫无笑意,颔首一礼:“世子安好。能在这里见到世子,孟某不胜欣喜。”

孟家人的虚伪和无耻封知平见识了多次,仍觉着恶心,再想到马六就是被这货阴倒的,更觉窝火,暗忖叫“二郎”的没一个好东西。

解下背上的累赘扔在地上,只留一剑在手,封知平两眼望天回忆了下,“我记得你在你家排行老四来着,是次子,上面一个大哥两个庶姐,下面是一弟一妹,是这样吧?”

孟思清不知他提这个干嘛,嗯了声:“没错,世子问这个作甚?”

封知平没回答,继续道:“你大哥孟常清是原配生的,文不成武不就,困于后天境多年不得寸进,你呢是续弦生的,是现在的孟夫人的儿子,无论根骨悟性还是人情世故都比你大哥强了不止一星半点,所以你父亲一直想改立你为继人。无奈你大哥是嫡出的长子长孙,占足了大义名分,哪怕生母死了他也是名正言顺的孟家少主,你们家的家业将来必定交给他。而你呢,你再出色也只能干瞪眼,除非他犯错,否则你父亲再想也不敢冒大不韪,最多只能留份遗嘱,待他百年后分家时多分你点作为补偿,对吧?”

孟思清脸色有些难看,这恰是孟家如今的窘迫。

他父亲孟元启是个功利心极强的人,只要能兴盛孟家,能带着孟家在天元这颗大树上继续往上爬,他根本不介意继人是长子还是次子,哪怕庶子也没有关系。

依着孟元启的性子,早就把位子转给孟思清了,无奈先夫人余氏娘家势大,当初他能坐上禁军副统领的位子委实得了余家不少助力,余氏自身也是个难得的良配,进门后把孟家打理得井井有条,深得孟家上下敬爱,只可惜寿元不永,生子时难产落了下病根,待孟常清三岁时油尽灯枯香消玉殒。

余氏死后刚半年,孟元启就“火速”续弦了现在的妻子,南疆名门安氏,此举引孟家耆老大为不满,直言他薄情寡义。

然安家也是个大族,在南方很有势力,在朝中的影响力比余家不遑多让,婚后安家对孟家子弟也多有扶持,而安氏进门后又将原配子养在身边,尽心尽力的教养孟常清,哪怕孟常清多有顶撞也不以为忤,一派慈母心肠,孟家人这才渐渐认可了这位当家主母,连带对孟元启也按下了怨怼。

然安宁只是暂时,隐患仍在,发妻子和续弦子的摩擦终将爆发。

就像封知平遭遇的一样,孟家是反过来,随着次子孟思清渐渐长大,才能凸显,各方面都比长子孟常清优异,特别是武道,力压长兄先一步迈入先天成为孟家第二位先天境高手,孟家顿时人心浮动,一些人认为孟思清更适合第一继承人的位子,替代孟常清成为孟家少主引领家族的未来。

孟元启也是这个心思,他知道自己的能耐,能坐到禁军副统领这个位子已经极限了,禁军三位副统领中只有他没有荫封,是靠着妻家的帮衬爬上来的,坐了这么些年皇帝也迟迟没有封爵的意思,以至他和他的孟家成了京城权贵中一个很尴尬的存在,被人戏称为“无爵将军”。

他想改变,所以他投靠了睿王,哪怕此举会为皇帝不喜。

同时,他也动了换继人的心思。

在他看来,长子确实很努力,但资质所限,再努力也不如次子,想让孟家壮大,成为权力场的核心,光靠努力是不够的,次子孟思清无疑更加合适。

就像封莫修那样,凭一己之力建功立事振兴了整个封家,封莫修当初还没有家人可仰仗,全靠命好得了詹王青睐加以扶持,孟思清有他这个禁军副统领的爹,再加上自身的能力和努力,哪怕资质头脑不如封莫修,只要坚持不懈,孟家的未来定然可期。

可惜他刚表露了一点心思就激起了宗族耆老的强烈反对,直言他背弃纲常至伦理于不顾,并且还将他当年“薄情寡义”的事翻了出来。

要不是身居要职,还要在这个圈子里混,必须遵从圈子里的规则,他真想把那帮老东西全都砍了。

无奈他不能,只能搁置,可他能搁置孟家二子的隔阂搁置不了。

孟常清本就反感父亲利欲熏心速娶续弦,这些年一直憋着一口郁气忍着继母的惺惺作态,如今老头竟然还想夺了他继承人的身份,他哪里肯干?

孟思清也一样,满家除了两个庶姐,余下的四个嫡出除了孟常清俱与他一母所生,说句难听的,他大哥就是一个“外人”,脾气不好还没良心,娘亲待他那般好,简直比亲生的还亲他都不领情,这种不忠不孝的家伙凭什么继承家业?

何况他还不如自己,同为嫡子,自己不过晚生了几年,凭什么不能取而代之?

两兄弟相互厌恶,不同的是,孟常清不善掩饰,而他掩饰得很好,以至府里的口风渐渐都转向了他,包括一些宗族耆老。

这些隐私事在京城的上层圈子了不算秘密,很多人都知道,他不明白封知平为何会提起。

微皱着眉头,互望了片刻,孟思清舒开眉宇,微笑道:“没错,确实如此,没想到世子远在泉州都听说了,真是丑事传千里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