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一章你,敢造反么?(第2页)
关键是,温体仁这老东西他偷换概念啊。
自己担心的是因为清查土地而逼反浙江的事儿,而这家伙干脆把概念偷换为了自己怕因为清查土地而逼反浙江的事儿担责任。
反正这事儿让温体仁这么一整,整个的味儿都不对了——丫的也太恶心人了。
郭允厚干脆把心一横,咬牙道:“那下官也附名便是。只希望江浙之地的那些个混账东西没有太傻到家,妄图对抗朝廷。”
温体仁捋了捋胡须,笑着道:“郭尚书多虑了。陛下在南直隶杀的那么狠都没有逼反他们,不过是重新丈量下土地而已,当不得什么大事。
再者说了,借用陛下的一句话,我大明想要当官的人多了去,不差他浙江那么一个两个的。
老夫还想着,什么时候时机成熟了,再把南北榜之事给去掉,南北同考,不分两榜。
只是老夫年事已高,这些事儿,还是你们这些年轻一些的来办比较好一些。”
这干脆就是赤裸裸的拉拢了。
见事情已经没有什么转圜的余地了,郭允厚也干脆把心一横,对温体仁道:“既然如此,不如明儿个散朝之后由下官先召集户部官员商议?”
温体仁点了点头,应道:“郭尚书先在户部议着,老夫也召集内阁诸位同僚商议一番。
总之,这商税是必须要收,朝廷有了钱,才能让百姓过的更舒坦一些。百姓舒坦了,你我在青史之上,名声就坏不到哪里去,剩下的不用多想。”
大明的朝堂,就像是崇祯皇帝在某一次发火的时候所说的那样儿,跟筛子差不了多少。
除非是崇祯皇帝有意封锁到所有消息,大肆出动厂卫,否则的话,朝堂上面的消息或者其他的消息,过不了多久就会搞的整个京师都知道。
京城的百姓知道了,那其他地方的百姓也就都跟着知道了,甚至于江南的百姓知道的比陕西山西的百姓知道的还要早。
出了京城往东,就是通州。
通州可是有着运河的,而且离着天津卫也近——而天津卫有出海口,登莱和江南知道消息的速度跟般的速度基本上差不多。
而这一次要动真格的收商税,崇祯皇帝并没有严令封锁消息,所以一路上鼓足了帆,短短几天的时候,消息就已经传到了浙江。
狗皇帝终于要实现他在宣府吹的牛逼了——天下商人,皆十税其一。
一时之间,浙江倒是有些人心惶惶的感觉,或者说山雨欲来风满楼也行。
苏州府的赵老爷就很头疼,连自己刚纳回来的那个十四岁的小妾都没有心情去碰了。
自己联系了那么多的同行还有乡绅,凑了九千八百三十八两银子给狗皇帝以助饷,可是换来的是什么?
御史出京,地动山摇,这事儿自己已经知道了。
只是御史走的是陆路而不是海上,所以留给自己的时间还比较多,足够自己处理一些首尾,把不该存在的东西给抹去,让账面上看起来更干净一些。
可是这狗皇帝真的太不是东西了啊。
本来自己和这些同行们就已经提惊受怕了,现在又传来要收商税的消息。
当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命苦!
只是不知道赵老爷如果知道暗中还有马维骃负责暗查苏州、松江、常州、镇江四地的税收情况,再加上温体仁还蔫坏的提出来顺便清查一番投献的情况,心中又是如何感想。
大概骂娘的心情是再也压制不住了吧?
毕竟赵老爷身为天启元年的举人,那可是有功名在身的。
虽然没能考中进士,可是举人的身份在乡里也足够高了,起码赵老爷名下的这千余亩良田,基本上都是那些泥腿子为了避开赋税而投献过再加上自己使尽了各种手段巧取豪夺而来的。
有了田,就得有产业,古人不是说了么,三十而立。
立什么?著书立传名扬天下这种事儿,明显就不是自己区区一个举人能干的来的,那只能是立业了。
立业不是更简单?只要弄上几个铺子,仗着自己不用交税而且和知府大人交好的优势,这产业还不是立即风声水起?
但是现在不成了,麻烦来了。
那狗皇帝要动真格的了,却又该如何是好?
赵老爷很头疼,干脆命人去请了与自己亲厚的远房亲戚,苏州府知府寇慎寇大人一起来饮酒。
借着酒意,赵老爷开口道:“大人,若是论起来,我还得称大人一声表叔,所以今儿个小侄也就厚颜向表叔大人请教一番,还望表叔不吝赐教。”
寇慎放下了手中的杯子,笑眯眯的道:“你是想要问商税之事?”
赵老爷道:“不错,正是如此。宣府那几个不知死的混账东西惹出来的麻烦,凭什么要我等遭殃?
不瞒表叔,侄儿我也算是家大业大,一旦这商税真个收了起来,想要养活这么一大家子,可就真成了问题了。”
寇慎却没有理会赵老爷的叫屈,只是笑着道:“那,你有没有胆子谋反?”
赵老爷激灵一下,浑身的酒意便随着冷汗一起蒸发掉了,连声道:“侄儿可也是读过书的,须知道忠君报国,又如何会谋反?若有此心,天地不容!”
天地容不容的,其实赵老爷不太关心,但是崇祯皇帝容不容,这可就很要命了。
崇祯皇帝砍了多少人头,现在根本连数都数不清楚了,就凭着自己这百十斤,估计还不够大军过来砍两下过瘾的。
造反,那不是作死么?
寇慎脸上的笑意也敛了去,冷着脸道:“你也知道忠君报国?那商税难道朝廷就收不得?前些儿日子的大明半月报,我没让你看是怎么的?”
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siluke.la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书架与电脑版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