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回到明朝当暴君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百零三章谁敢跳就摁死(第2页)

想要瞒报一笔税务,实在是太简单了,想要查账的话,乱七八糟的流水账务早就准备的妥妥当当的,为的就是防着这一天呢。

至于说复式记账,本老爷就是不愿意用,有问题么?

当然没问题,别说是李老爷一个人,就算是整个苏州府所有的商人老爷他们都有准备好的流水账务,新任的浙江税使太监刘景州都认为没有问题。

随便他们用就是了,反正账务能对上,没有太大的出入,那就按正常收税的标准来收。

如果账务对不上,再查到故意瞒税,那就慢慢走着瞧呗。

实际上,大明时所用的记账方法,严格上来说已经结合了民间开始出现的复式记账法,大都以“收、支”为记账符号。

其中最具有突出性的,大概就是四柱奏销册这玩意的存在了。

所谓四柱奏销,其实就是按“旧管、新收、开除、实在”四柱格式编制的账册,但是这玩意官方是按照规定必须使用,民间由是各行其便。

而大明律之中,所涉及会计官吏职务犯罪规定之详细、适用的刑罚之重均为历代罕见。

值得一提的是,为整顿吏治和经济秩序,朱元璋策划了历史上著名的“明初四大案”,其中有两件属于经济领域的大案,其涉案金额巨大,对经济领域影响深远而为世人瞩目。

在此之后,明朝政府便制定了严格惩治经济犯罪的法令,并在财务管理上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

其中有一条就是把记载税款、钱粮的数字都改成大写的数字“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佰仟”,后世天朝的会计大写数字便是这么来的。

通常来说,官方有什么好东西,尤其像是这种在民间吸收之后加以演变的好东西,那当真是民间跟风者甚多。

像浙江这种经商之风极盛的地方,类似于这种记账方法早就满天飞了。

如今却突然把这种记账方法收了起来,反而使用上了早就没什么人用的记账方法,如果说其中没有鬼,刘景州觉得除非自己是个傻子才会信。

可是这样儿不行啊,这些税虽然是进了国库的,可是皇爷是要拿这些钱去打建奴的,你们这么干,不是让皇爷收不到钱么?

皇爷收不到钱,肯定就会不开心,皇爷不开心,咱家这些做奴婢的心里,可就不太好受了哇。

苏州府衙前的这条大街是刘景州盯上的第一个目标。

把街上所有商家的账本都收上来之后,刘景州从京中带来的算科学生们就开始忙活开了。

流水账是吧?

没关系,全他娘的给你改成收支四柱账,一本本的来,一家家的核对,反正咱家从京中把算科学子带来了不少,他们就是专门干这个活儿的。

而且在他们干活的时候,还有锦衣卫分开盯着,所有的账本都要交叉过上一遍,以防止哪个学生与哪家商有亲戚关系而包庇。

刘景州带来的算科学生够多,查账的速度也确实够快,随着噼里啪啦的算盘响声,一笔笔有疑问的账务也开始浮出水面。

而一旦发现哪家的账不清楚了,刘景州就会直接就通知苏州府衙门前去拿人。

拿了人之后,也不干别的,就是揪着账本上面有问题的几笔账反复的问,一直问,两次回答不一样就是一顿猛抽,直接把这笔账务的毛病找清楚了为止。

用的时间不长,只过了区区七八天的时间,苏州府衙前的这些街上的所有账本就被审了一遍。

一共是四十家商铺,一年的账本加一起足足有四百余本,而查出来有问题或者不清不楚的账务,就足足有八百人余条,基本上每本账本里面都能找出那么一两条,甚至于两三条记载的不清不楚的账务。

拿着最终的结果冷笑了半天之后,刘景州才去寻了苏州府知府寇慎。

寇慎也是蛋疼无比。

四十家商铺,四十个有头有脸的大商人,后面还不知道站着多少的牛鬼蛇神,除了自己的那个远房侄子赵老爷安然无恙以外,剩下的三十九个都在被抓的名单之上。

而这七八天的时间里,苏州府已经抓了五个人了也就是说,还需要再抓三十四个人。

可是人好抓,这些铺子一旦全部关了门脸,那苏州府的百姓还活不活了?会不会引得商人们集体罢市?

看着寇慎满脸纠结的模样,刘景州笑道:“寇大人在担心?”

寇慎点了点头道:“不错,本官担心这些商人被抓起来后会闹出乱子来。”

刘景州则是满不在乎的道:“还能闹出什么乱子?莫非这些混账东西们还有胆子造反不成?”

寇慎笑道:“若说是造反,这些人必然是没有那个胆子,否则也不会等到今天了。

只是,本官担心的是这些个大商家都会罢市歇业。这些人单个都不起眼,可是背后的势力却是错综复杂,而苏州城内的商号,又大部分与这些人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