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九零年代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26.命硬(第2页)

她头发里都是纠缠的粪便。恶心吧啦的。杨文修冲了半天都冲不净。祖孙俩正在洗着,已经烧了第二锅水,秀英忽然回娘家了。自从熊碧云死后,秀英便很少回娘家来,今天心血来潮,来看看她爸,正见杨文修在给杨鑫洗澡。上来一问,才知道杨鑫掉茅坑里了。

杨鑫哭着叫:“姑姑。”

秀英也被逗乐了,笑的不行,加入进来,帮杨文修给杨鑫洗头。

太阳出来了,杨鑫身上也终于洗干净了。

她坐在秀英姑姑怀里,听爷爷和秀英说话,言语间就谈到几个孩子。爷爷说:“大孙女太笨了,老二老三不笨,但也不聪明,而且懒,都没出息。只有这个小的最聪明、最懂事,我看她是个好苗子。”

秀英笑问杨鑫说:“快要上学了吧?”

杨鑫被秀英姑姑哄高兴起来:“妈妈说,今年九月份送我去幼儿园。”

秀英说:“好好读书。”

杨鑫说:“我会的!”

杨文修想起往事,叹说:“你小时候也聪明,读书也用功。你两个弟弟,成天在学校偷鸡摸狗不学好,可我总认为男孩有出息,要好好培养,女孩培养了没用,所以精力都放在你两个弟弟身上。哎,浪费了。我当初要是肯用心培养你,兴许你会是咱们家唯一一个大学生。”

秀英笑笑:“都过去的事了,说那些干啥。我没有怪爸爸,咱们家穷,我知道。”

杨文修回忆了一下,说:“也不是很穷。我在单位工作,一个月几十块。要是成心想供你读书,也是供的起的。只是没上心。”

秀英无话可说。

爸爸是偏心的。

秀英从小就知道,爸爸偏心两个弟弟。虽然爸爸从小也没打过她,没骂过她,也会疼她,但明显和疼弟弟们不一样。

她都长大了,结婚了,这辈子都定了型了,再说这些有什么用呢?

杨文修感慨说:“三个孩子,一个都没教好。”

秀英默默无语。

杨鑫好奇说:“秀英姑姑成绩也很好呀?”

杨文修说:“你秀英姑姑,读书时成绩一直是班级前三。学校读书,回家帮妈妈干活,最勤快最懂事了。”

杨鑫说:“秀英姑姑念到几年级呀?”

杨文修说:“初中毕业。”

杨鑫说:“那你为啥不供秀英姑姑读高中,读大学呀?”

杨文修说:“因为你秀英姑姑是女孩,爷爷以前重男轻女。”

秀英笑,对杨鑫说:“以后这个家就指望你读书了。你爷爷希望咱们家能出个大学生。”

杨鑫对自己的聪明很自信:“我肯定能考上的,我还要上名牌大学。”

秀英说:“你要上啥名牌大学?”

杨鑫说:“清华北大!”

秀英和杨文修都被逗笑了。什么清华北大,只是说说罢了。农村人提起大学,只知道清华北大,鼓励孩子用功读书,也说清华北大。实际上大人小孩都不知道清华北大究竟是个啥玩意。

穷人的一个梦罢了。

秀英留着吃了午饭,便回去了。

杨鑫这孩子聪明,她确实是挺聪明的。

她三岁的时候,杨文修考孩子们近义词反义词。“是的反义词是啥?”她的姐姐们都答不出来,一会说“不是”,一会说“错”。杨鑫机灵地举手:“是的反义词是非!”

杨文修本来想教孩子们:“是的反义词是否。”听到她的回答,便感觉特别惊讶,问她:“你从哪学的?”因为杨文修从来没教过。哪晓得她说:“我看电视剧里面说的,女主角对男主角说:江湖是是非非。是的反义词是非!”

三岁的小孩,有这记性,有这领悟力,真的是相当聪明了。

她现在,还没正式上学,但是在杨文修的教导下,已经会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背乘法口诀,背小学课本以内的唐诗。她可以完全不用大人指导自己阅读小学的书本,自己自学,碰到不认识的生字,不懂的地方主动请教。

她对读书充满强烈的渴望,迫切盼望着上学。她很骄傲,她是个聪明的小孩,有着强烈的成就欲和表现欲,渴望通过成绩获得羡慕、赞美和嘉奖。这可能和她生活的环境有关,家境贫困,经济匮乏,她注定了不可能通过物质的满足来获得优越感。穷人家的小孩,她一无所有,本来该一无是处,当个老实巴交的孩子,可偏偏生了一个聪明的小脑袋。

小孩子都喜欢炫耀的。

罗红英说:这孩子,虚荣心强。

杨鑫的确虚荣心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