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江天胡跃进全文免费阅读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72章 杨知青(第2页)

周老大故意把车子开的很慢。让师父和杨六指说话。

师父接着对杨六指说:“杨会计是第一批知青吧,六六年左右来的?”

师父继续试探杨六指的口风。

杨六指这次多看了师父两眼。

师父接着说道:“第一批知青,那都是有志青年,是后来知青们的开拓者和学习榜样。哎!只不过后来那批人曲解了伟人他老人家的意思。还好打倒了四人帮。”

师父说着当年的一些事情。

那些事情,虽说已经过去近十年。

可是影响至今还有余温。

我也只知道一点点。

师父所说的第一批知青,和后来的上山下乡的知青还有很大的区别。

这批上山下乡搞支援的知识青年,比文革还要早。

也就是55年到66年,这个阶段的知青。

当时国家经济困难,为了缓解城市压力。

有一些是主动响应党和国家号召,放弃了升学、就业的机会,立志从事农村和边疆建设的青年。

这一批知青,就是最早的一批知青。

后来发生文化大革命,出现大量红卫兵。

伟人号召这些人,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所以很多有红卫兵背景的知青下了乡。

所以第一批知青是抱有理想,是标杆。

只是后来管理的混乱,很多知青留在了农村地区,没再回城市里。

杨六指应该就是这种情况。

听到师父猜到杨六指的来历。

杨六指多看了师父两眼。

而听到杨六指是当初的老知青,周老二一下眼都有点亮。

他还有些崇拜的说:“前辈,没想到您是老知青啊,小辈我也插过队。”

杨六指还多看了周老二一眼。

师父这时则又说:“杨会计,我也是后来下的乡,去的东北,也是山缝子里,比你这还艰苦。只不过后来我又去当的兵。和您一样,也算是为了祖国建设献出了整个青春。哎呀,就是不知道这次还能不能出去,继续为祖国地质勘测作出贡献了。”

师父说到这,杨六指似乎有什么触动。

他竟然主动跟周老大要了根烟。

点着烟,他吸了一口。

烟雾在车里散开,他想了一下才说:“放心吧,你们死不了。”

这算是杨六指给我们的一个保证。

师父看出杨六指是知青,在拍马屁和套近乎的双重攻击下。

算是和杨六指这个村会计,傍上了关系。

杨六指这个村会计,好像还是能在村里说上话的。

他说我们死不了,应该不会错。

有他的保证,我们又多了份了保险。

要不说还得是师父。

太让人佩服了。

倒不是师父三言两语,让杨六指给我们许下了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