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重生之神级投资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194 南宫家·独生女(第2页)

“我看可能性不小,这小子虽然年轻,但不得不承认,还是有两把刷子的。”

“所以我就奇了怪了,既然大有可能,他完全可以独吃啊,就算有赵富贵,也没道理拉上我们啊?”

“是啊,这也是我犯嘀咕的地方。”

“哼,临江给他开那么优惠条件,我看啊,他这是投桃报李,帮临江做说客呢!”罗杰忽然嘿嘿怪笑一声。

“哦,这话怎讲?”

众人闻言大奇。

……

离开梅府家宴,周余盼等人聚到了一起;

殊不知,常东和赵富贵也聚在了一起,不同的是,赵富贵直接去了常东家中。

两人落座客厅,保姆送上香茗之后,赵富贵笑道:“想帮家乡?”

常东笑:“果然什么都瞒不住赵哥。”

没错,常东所谓趁着“临江各行各业尚未起来,趁虚而入”说辞,不过是忽悠人罢了。

换个角度说,这跟投资有什么区别?

“但我这么做,也没坑大家啊?”常东一脸狡狯。

从经济学角度,最好的经济模式,其实是自产自销,也就是扩大内需,通过内需拉动消费,激活市场。

举个栗子:

某地发现煤矿,煤老板来投资挖煤,在此期间,煤老板没有任何投资,工人赚钱,除了必要支出外,全部储蓄。

二十年后,煤矿枯竭,煤老板卷着利润走人,留给当地的除了开采一空的煤坑之外,别无他物。

工人手里有钱,也只能去外地买房消费。

换个角度,如果煤老板在采煤矿期间,把赚到的利润,投资当地,譬如建商场,打造购物中心,投资娱乐产业,发展旅游产业,这些产业必然产生新的劳动岗位,当地工人家庭人员则可以填补这些岗位空缺。

当工人家庭手里可支配收入多了,自然也就舍得花钱,这些钱,会促使当地商业越发繁荣,越发繁荣则越能产生更多的劳动岗位。

二十年后,煤矿没了,但当地也发展起来了,这将是一个良性循环。

常东要投资的“速食包”,从某种意义上,就是一个煤矿。

速食包这个东西,在未来肯定会被新兴事物取代,就像方便面市场逐渐被外卖市场取而代之一样。

所以早晚会如同煤矿一样,陷入枯竭。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如果不早作打算,等到行业衰败,再谈经济转型,其产生的痛苦,将极其残酷而血腥。

常东的想法,就是利用速食包赚到的钱,反哺家乡,带动各行各业繁荣,最终将临江向一个旅游型城市发展。

但是这么做需要的资金以及资源太庞大了,不是常东一个人能做得起来的。

所以他需要各行各业的精英帮衬,于是这才有了刚刚酒桌之言。

其实,常东的想法,有些理想化了。

或者说,这个经济模型就很理想化。

因为资本很短视,也只会向更赚钱的地方流去,这是亘古不变的铁则。

因此现实往往是,煤老板哪怕知道投资当地能促进当地繁荣,他也会选择把赚来的利润,投到其他地方而不是发展当地。

所以这就需要人为进行干预和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