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重生回潮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两百六十章 造城!(第2页)

东杨这么点的小县城,在整个神州大地那是一点也不显眼的,想上面拨款也是不可能的。

但随着东杨木雕产业的扩大,东阳新城就迫在眉睫,不然老城无法容纳,就要外流到周边的地方去,比如西杨,这也是当年东杨在九十年代就建设了新城的缘故。

后世东杨县是国家级贫困县,由于西杨经济发达,上面传闻西杨升级为市,而东杨县成为其辖下,东杨县当时也是没有新城的,还等着西杨县划拨资金建设哩。

这一世,张高兴现在已经打造了东杨产业模式,接下来他需要造城,打造一个东杨新城!

地点的位置自然是优先造福彭埠镇,至于县上担心的资金,其实也并不是他张高兴一个人出,他出一部分,至少城市排污,马路,公共设施这些基建,他会出个千万万,其他的资金他自有招数会有送钱的人来,说不定他还能小赚一笔。

“真不需要就能建起来!”张高兴再次自信道。

“既然张老板这么肯定,我们县委再开会,并形成文件上报市里,看市里批不批?”

“如果市里批了,我向县上推荐一个人,就是原河村公社的潘书记,他熟悉彭埠镇,新城的建设地。”

“汪汪汪!”

张家河村一阵狗吠。

张高兴回来,让狗子上蹿下跳的。

“二狗子,二狗子!”

看着这狗子壮得估计有七八十斤。

张家发达了,家里得牲畜都跟着沾光,这是自然得。

张高兴回来没多久。

原河村公社潘书记立即就找上了张高兴。

他已经迫不及待了。

因为县上有人已经电话过他。

张高兴推举了他出山。

自1984年底,农村人民公社都完成了政社分开工作,建立乡镇府,农村里原来什么都是公社管,现在改革了,公社没有了。

农村经济组织形式和规模可以多种多样,不再是自上而下强行推行某一个模式,也就是人民可以选择爱干啥干啥,原本的大集体变成各种自谋生路。

人民公社被取消后,红火了几十年的潘书记也退了,如今他是六十一岁了。

潘书记原本那么一个忙碌的人,全公社大大小时候的事情他都管,现在快两年,他啥都不管,这种感觉,他心里一直很是空落落的,难道自己剩下的余生就天天混日子吗?

对于他这样一个曾经的“强人”来说,他闲得荒,他想找点事情做了,种庄稼地他肯定是不行的。

潘书记是能人,老当益壮得很,前世他被人请到了西杨,成为一个乡镇企业的负责人,后来举家搬迁到了西杨,七十多岁的时候更是成为西杨新城设计者建造者之一,一直干到八十好几。

未来每个城市,无论是大城,还是小县城,都会建立新城,因为老城不能满足其发展,这年代建设新城,那还是神话,除了那些政策倾斜的南方城市。

比如举国之力来建设的鹏程特区。

但是,张高兴这些时日心中酝酿了在这个年代建设东杨新城的计划,这个潘书记正是他理想的人选。

所以向县上举荐了他。

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shupenwgang.com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书架与电脑版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