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贞观俗人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979章 军功十二转(第3页)

做为没有什么家世背景,全靠当初一腔热血离开繁华长安跑到边疆陇右投军,并且运气在卫公麾下平定党项和吐谷浑,也立下了军功,行营录功,兵部核验,最后授勋二转为云骑尉,视正七品。

勋官在如今还是很体面的,尤其是对许多底层出身的人来说,这是他们改变自身命运的重要一步。

只是勋官虽然享受相应品级待遇,有不错的特权福利等,但并不直接等于官,既无阶品,也无职事。

有了勋官想要当官,还有重要的一步,就是取得散阶。

有职先有阶,这是如今的规矩。

勋官要授阶,必须得番上和纳资。

番上就是当差,朝廷规定,王品以上的勋官需要番四年,七品以上番五年,最多需要番八年。

年满之后由吏部或兵部考核,合格之后可给予一个散官。

番几年,就是要当值服役几年。

府兵每年番上一定时间,勋官授阶的番几年,只算在番时间,所以七品如果番五年,但一年实际在番可能也就两三月,所以番五年,正常情况下,可能得十年甚至更久才能番满。

番满了还要纳资,就是交钱。

当然,如果遇到战事等应召出征,自然也能算是番上时间,可以减去相应,加快速度。

可就算是云骑尉只番最短的五年,并且运气好遇到出征打仗等且还幸存,攒够了番上时间,也出的起那笔不菲的纳资钱,也并不是直接就能授七品官阶的。

大唐勋官虽体面,但在勋转阶的时候,除了番上和纳资的明确规定外,还有一条,就是得降等授阶,惯例是降三大阶。

也就是视七品的勋官实际授阶的时候,最高只可授从九下品。

正五品的勋官,最高可授正九品。

而最高的上柱国,视正二品,但转授散阶时最高只能授正六品上。

上柱国在大唐百万军中,都是万里挑一的顶级战士,可若无其它官阶职务,转散阶也只最高授到正六品上。

大唐靠战功得上柱国的将士并不多,其中还大半是领兵将帅,真正说普通士兵能以军功录勋升转到上柱国的,那就更是百万军中都才能有一两个,可这样的兵王,也最多只能授到正六品上。

所以勋官看似很荣耀,但普通百姓投军后,想从兵到官,还是太难太难了。

而就算获得了散官,其实也只是才刚跨进了仕途的门槛。授得散阶,只是获得了一个出身,也就是做官的资格。

有了散官之后,还得候选,对于勋官出身的府兵或募兵来说,就需要继续上番或纳资,直到最后获得官职,这才算是真正的进入了仕途。

而勋官候选,往往比授阶还更难。

秦不器也是大小十余战过来的,还参与了数十场剿贼平蛮的战斗,但现在也仅只有一个二转云骑尉的勋。

衙内第八团旗手,平时在团中也算是享受军官待遇的,跟队副算是一级吧,但队副一般都是从九品职,且往往也都是正从九品的官阶在身了。

他这个旗手却既无阶也无职。

这些,跟一个蛮子其实也说不清。

他们眼里,视七品跟七品,不知道区别在哪,只有秦不器才知道,这个视七品其实距离真正的七品到底差了多少。

“环姓,倒还真是少见。”

“我们大小环寨皆姓环,据传祖上曾是春秋战国时楚国的王宫禁军环列之尹,其后人便以环为姓氏,环姓郡望淮南,在两汉时还很兴盛,我们两环寨据说是在东汉初时,淮南环氏一支随东汉伏波将军马援征战,曾北击乌桓,西破陇羌,南征交趾,打到过天南。

后来马伏波征黔中五溪蛮时病逝,我们的祖先便留随军留在当地,后来渐渐往西南迁移至此,有了如今的两环寨近三千户环氏子孙。”

秦不器倒是大为惊讶,本以为姓环,只是跟韦姓侬姓等一样,是他们随便取的一个姓,谁知道还这么大有来头。

这么说来这些人倒并不是什么真正的百越的人的南蛮,反而是跟冯宁爨谢等一样,在几百年前随中南王朝南下开疆拓土的汉人先民了。

可看着他们现在那模样,确实找不到什么淮南环氏的样子,更别说楚国环列之尹的王宫禁卫官的半分气势了。

他们早就在这几百年的岁月里,泯然于众蛮也。

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hupengwang.com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书架与电脑版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