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殿下求你弄死我全文免费阅读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91章 党同伐异(第1页)

其中一个给事中斟满酒,端到邓永来面前:“侍郎大人,在下这杯酒敬你鸿运无双,早日升官发财。”

邓永来接过酒杯,一饮而尽,拍拍他的肩膀,喜滋滋说:“你是好样的,将来肯定当主事。”

给事中听了十分欢喜,又倒满一杯酒,端到邓永来面前:“他日我若升官,一定摆筵庆祝。到时候再请侍郎大人,我们一醉方休。”

“哈哈哈,好的,我最喜欢爽快的人。”邓永来接过酒喝完,将酒杯放在桌上。

给事中倒满第三杯,说:“这一杯,我们干杯,祝我们共同的事业越来越辉煌。没有我们判不了的案,没有我们查不出来的事。”

邓永来举起酒杯,与他碰碰,将酒喝光。

接下来,其他人也给邓永来敬酒,劝酒词大同小异,都是拍邓永来的马屁,给他戴高帽子。

邓永来几乎来者不拒,无论谁敬酒,他都一饮而尽。

喝到中场,他有了六七分醉意。在大家声声称赞中,他愈加飘飘然,给他一种错觉,在刑部,除尚书大人马归途外,就数他权力最大。

当然了,邓永来心里雪亮,知道他上面还有左侍郎袁树。不过他自欺欺人地忽略他,不把他放在眼里。

其他人也有了几分醉意,眼睛红红的,说话时大舌头,比平时说话的嗓门高了八度。

邓永来看到时机成熟,举起手向下压压,让大家安静下来,说道:“实不相瞒,王天林尚书离世之后,刑部无人主管,乱了一阵子。那袁树很无耻,借这个机会夺权,把许多不属于他的权力都搂在怀里。”

“我们呢,都是小兵小喽罗,无论跟谁混都是一样的干活。”

“可是,我生气的是,袁树太不是东西,不把我这个右侍郎放在眼里,把属于我的权力也夺走,架空我,让我无事可干。”

“你夺走我的权力,你倒是干好啊,让大家都有饭吃啊?可他干不好,还抢权。大家说,这样的人,是不是特别贪心?”

有人附和道:“对,袁树不是东西,仗着是左侍郎,目空一切,还干不好活,打压大家,这口气,绝不能咽下去!”

有人说:“他袁树算什么东西,又不是尚书,凭什么夺权?现在新尚书到了,他难道不该归还吗?贪恋权位,将来不得好死!”

邓永来看到大家同仇敌忾,很是得意,继续烧底火:“今天我请大家过来,就是要与大家商量一个结果,大家说该怎么办?”

所有人都拍着胸膛向邓永来保证,一切都听邓永来的,邓永来让大家向东,大家不向西,邓永来让大家撵狗,大家不追鸡。

邓永来咬牙切齿地说:“既然大家相信我,我就不再推辞了。我决定,从明天开始,在座诸位联起手来,共同对抗袁树。凡是袁树批的文,我们都不执行。凡是袁树判的案,我们都不出力。”

“不仅如此,我们还要故意给他找茬,为难他,捉弄他,调戏他,打击他,设绊子,砸黑砖,泼脏水,穿小鞋。总之,想出一切办法,让他干不好,让他步履维艰,寸步难行。”

“让他充分认识到,我们才是刑部的支柱,我们才是大爷。”

“好好好……”大家一起鼓掌,欢呼起来,“紧紧团结在邓大人身边,大家有力出力,有智用智,牢牢抱成团,对抗袁树。”

邓永来醉眼朦胧地看看大家亢奋的脸,接着又说:“从明天起,大家有要事一定向我禀报,我们一致对外,不受任何人欺负。”

大家也都同意了。

对于这一切,邓永来很满意,起身结账,各自散去。

其实,这就是朋党之争的雏形,一帮人为达成某个目的抱成团,一致对外,共同进退,成为利益共同体。

一般情况下,朋党之争是为了争夺权力,让自己影响朝堂上的决策权,让自己的命令贯彻到整个天下。

只不过,邓永来几个人联合起来对抗袁树,争夺的是刑部内部的权力,成为一个小团体,其实也是为了争权夺利。

第二天开始工作,昨天晚上一起喝酒的主事、给事中和科员,把许多需要签字的,审批的,审核的案卷,按之前约定好的,都送给邓永来先看一遍。

邓永来的工作效率还是挺高的,不到一个上午,把所有内容看完,该批字的,他不批,该同意的,他不同意,该驳回的,他不驳回。

而是让大家拿着文件和案卷,一齐送到左侍郎袁树那里。

袁树的桌子上迅速堆积一大摞文案,几乎能把他埋在纸堆里。

看到比平时多出一倍的文案,袁树还没有意识到异常,而是加班加点地审核,中午吃完饭,一丢饭碗,立即赶过来办事。

直到下午快要下班时,他才把所有文案看一遍,然后,本来是邓永来签字的,审核的,批准的,驳回的,统统压在他的肩上,让他的工作量比平时多出一倍还多。

与此同时,凡是袁树审核批准的文件,需要执行的命令,平时顺畅执行的,今天统统被邓永来的人给顶回来,说没有邓永来的批准,他们不执行。

结果,这些案子都积压起来,一直放了几天,都无法下发给下面,一直拖到尚书马归途过问,大家才不得不遵照执行。

新任尚书马归途雄心勃勃地想烧三把火,想把刑部的大权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却意外地发现,袁树此人办事效率低下,每天的桌案上都文案堆积如山,凡是让他办的事,总要拖几天才能通知下去。

他对袁树就产生不满,这样一个窝囊废,还担任左侍郎,根本不合格嘛!

反观邓永来,无论什么事,到他手里,都能得到很好的贯彻。哪怕是积压多年的疑难案件,他也能在几天内搞定,让犯人伏法,让案情大白于天下。

两者一对比,马归途就欣赏邓永来,讨厌袁树,想把二人的官职调整一下,让邓永来担任左侍郎,节制右侍郎袁树。

可若调整官职,必须经过吏部同意。这样的事情要让吏部通过,没有年儿半载很难通过,这半年的工作只能马归途自己来干,让他更讨厌袁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