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回到明朝做昏君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一二章绝对权威在手(万字求赏!)(第5页)

现在的朱由校就是这个状态,朝廷上下有人愿意为他做事,所以他就能决定很多事情。

这也是朱由校上位之后收拾东林党的原因;同时也是朱由校在朝中留下这么多党派的原因。

因为只有这样,皇帝才能够平衡各方,然后让他们去做自己这个皇帝想做的事情,而不是让臣子们去做他们想做的事情。这点对于一个皇帝来说至关重要。

无论是徐光启也好,还是其他任何人也好,如果让他们掌握了全部权力,他们就会按照他们的想法去规划和做事情。这一点放在任何人身上都通用。

朱由校不会把希望寄托在其他人的身上,只需要自己做主。

不过徐光启提出的这个衙门,倒是让朱由校有了一些想法,只是不知道该找什么人来做合适,或者说是建成什么样的规制比较合适。

按照徐光启的意见,这个衙门更像是后市的城管,或者是工商局。

如果是成立一个这样的衙门,只拥有这两个职位,朱由校是不甘心的。

因为大明的问题很清楚,并不是什么土地兼并之类的问题。或许这也是个大问题,但是大明最要紧的问题就是税收。

朝廷没有钱,就什么都做不了。

相反民间掌握着大量的资本,他们会用资本倒逼政府。这一点不论是在大明朝这个时代还是在后世,都不是什么新鲜的事情。

只有朝廷有钱了,才能够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才能够去解决其他的问题。

所以如果成立这样一个衙门而不具备税收的职能,真的是有一些可惜了。

不过也要一点一点来,如果自己现在就下去收税,估计会搞出乱子。

就像当年万历皇帝弄出来的矿税,直接就导致了万历皇帝和臣子们之间的争斗,表面上看起来是因为这个或者因为那个,但实际上就是因为钱。

朱由校不想犯这样的错误。

不动则以,动就是雷霆万钧。

看了一眼站在自己身边的陈洪,朱由校想了想说道:“等一下你去内阁传旨,就说现在朝廷内外议论纷纷,有人说内务府做的对,有人说内务府做的不对。让百官商议一下,多上一些题本;要让内阁写明,朕是善于接受意见的,只要他们说的有道理,朕就一定会去做。所以让他们大胆的说,不要有什么顾忌。”

陈洪连忙恭敬的说道:“是,皇爷,奴婢这就去。”

等到陈洪走出去,朱由校的脸上缓缓露出了笑容。

他刚才说的那些话,或者说他要这么做的目的,有,且只有一个,那就是为自己刷一刷声望。

至于那些人想要做的事情,或者是他们提出来的意见,朱由校根本就不会采纳,因为根本就是毫无意义。

即便是有什么意义,朱由校也不会让他们去做。

虽然外面舆论纷纷,但是内务府这边却一切照常进行,根本没有停下来的意思。

内务府,领班大臣值班房。

张国纪坐在椅子上,脸上的表情很是难看。

这段日子他就心情不太好,原本想着到内务府后大展宏图,到时候公私两便。

可是谁曾想,到了内务府之后,事情却完全不是他想象的那个样子。现在外面对他的议论越来越多,他的风评也越来越差。

尤其是在内务府和商人合作的事情出来之后,张国纪的风评可以说是一落千丈。至于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外面都在传这件事情是他干的。

这时候,张国纪有一些受不了了。他虽然是内务府名义上的领班大臣,可事情却并不是他做的,甚至他根本就没有参与。

整件事情张国纪都不知道怎么回事,不过他也知道审核司那边做的事情肯定是大事情。

一旦这件事情做成了之后,这里面的利益都有多少?

先不说是否贪污的事情,每年那些商人给的孝敬,那得多少钱?

当然了,也不是为了钱,咱说的就是这个事本身就不是我做的,甚至我都没有参与,凭什么就全部都赖我?

张国纪觉得委屈。

在这个时候,一个男子从外面走了进来。

来人身材有一些清瘦,年龄也就是三十多岁的样子。与这里的其他人不同,其他人穿着的都是官服,这个人穿着的却是一身儒衫,看起来更像是教书先生,而不是一个混迹官场的人。

看到这个人之后,张国纪抬起头,勉强扯出一抹笑容说道:“先生来了?”

这个被张国纪称为先生的人,名叫秦炳,身份也非常简单,他是张国纪的幕僚,也就是给他出谋划策的人。

听到张国纪和自己打招呼,秦炳笑着拱了拱手说道:“见过大人。”

“行了,你我之间就不用客气了。”张国纪脸上的不快一扫而空,露出了些许温和的笑容说道。

这是上位者展现对手下亲近的一种方式,张国纪觉得自己用的很好。

在这样的亲近的情况下,自己的手下必然会尽心尽力的辅佐自己。

这不是他自己的猜想,而是他理论结合实践得出来的道理。比如眼前这个秦炳,这就是自己礼贤下士、给予尊重招揽来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