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一一章 皇权至高无上(第3页)
“事实上,王徵译绘的《远西奇器图说》正是源于此次带来的三部书。”
“这三部书是:当时欧洲最新出版的荷兰数学家、工程学家斯蒂芬(1548--1630)的著作《数学通论》(1608);”
“德国矿冶学家乔治.鲍尔(1494--1555)的划时代巨著《矿冶全书》(1556);”
“意大利工程技术家拉梅理所著《论各种工艺机械》。”
听到徐光启的话,朱由校说道:“有个事情想让你去办。”
“陛下但说无妨。”徐光启连忙说道。
“其实也很简单。朕想多收集一些这些书,然后让人翻译成大明文。这件事情可以交给你来做。”朱由校想了想说道。
听了这话之后,徐光启顿时大喜。
其实很早之前,徐光启就希望陛下能够接受自己的这些想法,甚至是自己所信奉的天主教。在他看来,那是一个理想国。
现在陛下终于有了这样的想法,虽然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但是也足够让徐光启高兴了。
于是徐光启连忙站起身子说道:“陛下放心,臣马上就办。”
“你想怎么办?”朱由校看着徐光启,直接说道。
“臣马上写信给各地的那些传教士,让他们全都到京城来,把他们所携带的书籍全都带过来。这些人懂大明话,会写大明文,甚至他们手中已经有翻译好的书本了。”
徐光启语气之中带着兴奋的说道:“只要陛下让他们传教,他们肯定会欣然前来。”
事实上,在现在的京城,天主教徒也不少。这个结果要归功于利玛窦,他曾经无数次的想在这片土地上传教,也曾经磕磕碰碰,道路也一直不顺,不过后来进入北京城之后,境遇就改变了很多。
按照当时惯例,西方传教士死后本应移葬澳门,但在内阁首辅叶向高等人的斡旋下,万历皇帝破例准许利玛窦葬于北京西郊的藤公栅栏,使其成为首位葬于北京的西方传教士。
利玛窦初到北京时,住在专门接待外国使臣的宾馆中,随后获准在城内择民房长住,并可以进行传教活动。
利玛窦选中了宣武门内的一块土地,他在这里修建了一座教堂,这就是著名的南堂——北京地区现存最古老的天主教堂。
这些事情朱由校的心里面都很清楚,但是他却不准备接受天主教的教义。
宗教神权与帝王之间的权力,本身就是发生冲突的。
朱由校不想要一个宗教国家,更不希望宗教参与到政治中来。
在华夏这片土地上,宗教权力从来没有登过顶,一直都是皇权的天下。
朱由校不想让外国人参与进来,所以他不会接受他们的教义,也不认为天主教的教义能救得了大明。
不过看徐光启的样子显然是准备传教的,这自然是不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