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日月永在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百六十八章:北平和忽必烈(第3页)

如果不是八思巴拿狗屁天命忽悠他,他可能就不打了。后来战局不顺,他就将伯颜撤职,听了老孔家的建议,用了张弘范为蒙汉都元帅。

南宋覆灭之后,忽必烈以儒学治国,孔家给他捧了一个儒学大宗师的名头让他开心了好些年。好像佛教也给他上过一次佛家的尊号。

他在泉州杀天方人,听说原因只是因为天方人说他野蛮,不配真主的尊号,这让忽必烈的自尊很受伤,然后他就下令屠了泉州和福州两城。”

“还不止呢。”

看朱允炆对这一块的知识很感兴趣,徐玉和凑上来表现道:“听说在天方还往西的地方,曾经有一支商旅来过北平,受到了忽必烈的接见,那伙商人吹捧忽必烈是万君之君及大皇帝,说他比他们宗教的上帝还伟大。”

“宗教”

“好像叫什么鸡猪的。”

徐玉和想了半天也没想起来,随口两个字让朱允炆哈哈大笑起来。

“那叫基督,可不是鸡猪。”

朱允炆说完这两个字后又沉默下来,突然对忽必烈表示了肯定。

“忽必烈这个皇帝,可比两宋很多皇帝都更像一个皇帝。”

严重缺乏文化自信的性格同样造就了忽必烈开阔的胸怀,他可以容纳任何的思想进入这个国家,只要这些东西方的学说愿意承认忽必烈是最伟大的,那么忽必烈就愿意让这些学术思想在他脚下的土壤生根发芽。

他是儒学大宗师,是超过佛祖、真主、上帝的人间唯一真神,可以说作为一个征服者,忽必烈为了掩盖他自己的文化自卑,要求所有的学说都必须吹捧他的伟大。

作为回报,他这个皇帝慷慨的给了各家学说生存发展的空间。

“西方的思想、天方的文化、包括咱们汉人自己的佛道儒,草原人的文化,都曾在这座城市里留下印记。”

走在这座皇宫的御道之上,朱允炆感慨一声:“朕一直都在诧异,为什么一个骑在马背上的民族反而主动去研究战船、火炮、历法、纺织和机械,反观南宋,却只会捧着程朱理学,念叨着之乎者也,幻想着卑躬屈膝和金银细软就能不被亡国”

叹了口气,朱允炆摇了摇头,颇为失望:“偏安一隅不丢人,偏安还不知奋进,反而一味的加固社会阶级之间的牢笼,最后将不像将,兵不像兵,倒是那群读书人还是那个样子。”

自唐朝灭亡之后的宋元明清四朝,最开明的朝代竟然是忽必烈时期的元朝,这真的是让朱允炆尴尬癌都差点犯出来。

一行人在宮城中行进,看到了国子监,也看到了国子监旁边的孔庙。

朱允炆的脸色顿时变得难看起来。

“这个地方,差点砸断了咱们汉人的脊梁骨吧。”

朱允炆抬起手一指,让身旁的徐玉和顿时遍体生寒,暗骂自己简直愚不可及,怎么可能连这么重要的事都给忽视了。

“臣马上命人拆除。”

“嗯。”

朱允炆颔首:“曾在这地方待过的所谓士子文人,明明都是咱们汉人中的饱学之士,却无耻的编纂青史,掩盖暴行,愚弄百姓,企图使咱们汉人代代为奴,可笑的是这群士子文人就当着他们老祖宗的雕像来做这些事。

这种地方比青楼勾栏还要肮脏,留着干什么,留给谁看”

皇帝的语气不重,但徐玉和却吓得跪在地上一迭声的告罪。

“行了,朕也在这地方待不得多久,马上就要去漠南,你自己处理好就行。”

朱允炆继续迈步前行,总算是来到这皇宫的正殿,一抬头笑了出来。

“这是逆元皇帝的理政居住的宫殿”

众人抬首,也都笑了。

只见这处宫楼之上的牌匾,赫然用蒙古语和汉语写着三个大字:

大明殿

“朕发现,这忽必烈还是个先知啊。”

朱允炆抚掌大笑起来:“给自己的寝宫取名大明殿,这算是什么意思,早就知道他的逆元注定要被我大明所灭吗”

“咱们大明立国之后北伐,妥欢帖木儿吓得北逃,不知道他走之前回头看到这大明殿三个字心情怎么样,哈哈哈哈。”

一行人都跟着笑了起来。

这忽必烈,还真是个妙人。

一连感冒好几天,头脑昏沉沉的,天热换季,各位书友开空调时要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