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日月永在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百九十九章:湖畔学堂开学(下)(第3页)

朕让不同身份的人来给你们讲故事,就是希望你们能够从他们的故事中感受一下最基层士农工商之间的矛盾点。

矛盾一旦越来越深,就会形成冲突,冲突变大就会出现大规模、大区域的动荡,这个三角会崩塌,这个国家也会崩塌。”

将笔放在笔架上,朱允炆喝口茶浸了浸嗓子:“朕说过你们是天才,所以你们的课跟地方学堂的课不一样,你们不用从零开始的去学习那些教条式的知识,也不用依赖于古文典籍,更不需要看几千年前的书,来学习先人治国的知识,你们需要的是自己悟、自己想。

这些东西呢,朕以后慢慢跟你们讲,今天朕给你们上第一课,国以何立。”

国以何立。

这是朱允炆为他们准备的课,也是一个问题。

“开讲之前,朕想先问问你们,国以何立?”

孩子们纷纷举手,能做出之前考学的两道题,这种宽泛性的问题他们都已经有了各自的看法。

“荀子曰:用国者义立而王,信立而霸,权谋立而亡。”

第一个表态的是于谦,这个孩子坚定道:“学生以为,国以信立,国无信则民无畏。”

朱允炆没有表态,又看向杨稷,后者忙起身道。

“学生以为,国以法立,法不严则国无法治民。”

朱允炆仍然没有表示出赞赏或者其他否认的态度,又问王与准:“你呢?”

“学生以为,国以宽仁立。”

王与准讲出了自己的看法:“自古有仁治才有盛世,秦法严苛二世而亡,文景宽仁汉有四百,民力疾苦,有宽仁之政方可得万民之心,民心有了,江山就稳了。”

朱允炆挨个问下去,得到的答案也大多这三种,即法治、公信力和爱民恤民三种。

“你们说的都有道理,这三样都是一个国家所需要的。”

朱允炆开口讲课,这些孩子便都认真的拿起笔,在各自面前准备的纸本上抄记起来。

“为什么需要法治、公信和仁政呢?因为占据这个国家绝大多数数量的是百姓,百姓最需要的恰恰就是这三样,没有这三样,国家的根脚就会不稳。

所以这三样不是用以立国的,而是用以稳国的。

国以何立,意指国家建立之初所需的东西,也是这个国家最重要的东西,那就是政治体系的建立,国家是一个行使统治机制和领导机制的整体,在这个整体中需要人为的行使统治领导工作。

所以,一个明确的政治体系,这里面行使统治工作的人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所以说,立国的基本是政治,立国之后怎么做,需要的哪些方面才是你们方才提起的法治、公信力和宽仁。”

立国首先要确定的就是政治体系,这个说法可能这群孩子听不懂,但是后世学习政治和法治专业基本都能一目了然,这不就是立宪吗。

立国先立宪。

宪法确定一个国家的政治中心,而后这个国家进行的一切发展、改革都要围绕这个中心来进行,这样路子才不会走偏,不会被其他国家乱七八糟的思想带沟里去,才会有凝聚力和执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