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日月永在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百零六章:要做好改革的先锋官(上)(第2页)

“这个王雨森计划是招一批十二到十五岁之间的半大小子,这个岁数的话,应该也不至于出现太多污秽之事吧。”

谁说这景清是个没脑子的人,这不是很有眼力劲呢。

见到朱允炆看了弹劾王雨森的奏本后哈哈大笑,景清便知道皇帝应该是心里偏帮王雨森的,所以这才主动开口替王雨森辩护了一句。

一群半大小子罢了,就算懂男女之事,有那实力吗。

做女工的又没有未出阁的黄花大闺女,可都是三四十岁如狼似虎的妇人,两边互相都看不上对方。

男女大防的事朱允炆看得不太重,倒是这一句招一批半大小子让他微微蹙了一下眉头。

王雨森这是打算用童工了?

不过细想一下,王雨森的选择恰恰是这个时间背景下,最好的一个多方共赢的选择了。

首先来说,在原始的依靠纺机来织造的时代背景下,人力的多寡直接影响生产力的强弱,而这个年代能进入织造局参与生产的工人只有一种:妇人。

男女大防绝不是一句虚话,连整个江南织造局的管理官吏都没有男人,清一水的御前司宦官。

怕的就是风言风语太多。

你说你咔往织造局里扔几个老爷们,没多久,这里面有女工害了喜,你说是人家家里爷们的还是让当官的给睡了?

这年头又没有亲子鉴定,更不存在离婚,丈夫要是怀疑自己戴了绿帽子一嚷嚷,这女人可就活不去了。

所以,扩产织造局所需的人手,可供挑选的范围非常狭隘,成年男人不行,未出阁的黄花大闺女也不行。

剩下的,只有孩子了。

纯手工纺织活,孩子也能干的来,比起种地来怎么也轻松的太多了。

这是其中一个原因,另一个也算是利民了。

苏州虽然是膏腴大府,但也不可能家家小康。

苏州人口稠密,按比例一分,家家户户也没几亩地,一般家庭的孩子一样是从小撒尿和泥,吃糠喝稀长起来的,不帮家里做工出力,又没钱读书识字,总不能十来岁街头巷尾当青皮吧。

给这群孩子找点工来作,挣到的工钱也足以补贴家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