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日月永在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百四十九章:新时代的黎明之光(二)(第1页)

最新一版的求是报几乎被广东霸了版。

这当然是朱允炆点头同意的。

对于广东的技术革新进步,朱允炆很开心,但要说惊讶到瞠目结舌,这还远远不够。

完善的给水、排污系统也不过是在祖先的肩膀上在稍微向上爬了几步,而所谓的手摇水泵给水,算的上是现代自来水系统前身,这一点上,领先了时代两百多年。

原时空要到十七世纪初,才会由约翰牛发明出来。

广东地处南方沿海,临近南洋和印度,各项资源都是极其富裕甚至是廉价的,加上粤商似乎与生俱来的生意头脑、锐意进取的改革精神、天马行空的思维想法,刺激技术进步的种子就算是有了可供茁壮生长的沃土。

至于对粪溺等腌臜物的提取利用,进而熟练掌握的蒸粪法、酿粪法,搞污泥堆肥,那就纯粹是商人的精打细算影响诞生的了。

对不管什么东西都物尽其用,榨干每一份产能价值。

哪怕是屎都不放过。

能赚一两银子是一两。

“曾文济送来的本子,希望可以大力推广这种新式住宅,节省更多的土地使用,种植经济作物,兴办集群作坊和工厂。”

杨士奇捏着奏本,将广东的打算一一汇报:“而且曾文济是个有胆子的官,他只向内阁伸手希望批三千万的专项费用,其他的,以广东布政使司为担保,向广州银行借了五千万,又发动广东工商联组织粤商集资,搞了一个多亿。”

“敢打敢拼是好事,我们要鼓励地方的锐气。”

朱允炆颔首:“刊发到求是报上吧,竖立广东锐意改革的风向标,希望地方诸省多向其进行学********对于广东发展的成绩肯定,此时大明地方各省早都见怪不怪了。

可能只有福建、江西两个省对此不太感冒。

后者仍然有着根深蒂固的文学风气,坚定内心士为尊的阶级思想,努力读书学习、考录公员才是跻身名贵的人生出路。

而前者的不屑,纯粹就是因为不服气罢了。

论财富,以泉州为首的福建并不逊色广东,甚至在消费、娱乐的多样性、层级性可比广东丰富太多了,而且泉州等沿海地区的工厂也没少建。

“陛下说过,只有实业才能兴邦,他们就会搞些花里胡哨的东西,以前招商送宅府,现在更是直接建房子,然后卖房子。”

福建的官员对此不屑一顾,不过笑话之后还是端正了态度:“既然内阁行文了,那咱们就组织一个学习小组,去一趟广州,顺便见识一下所谓的新式大楼,把一些技术学过来。

顺便也邀请一下他们,让他们来见识学习一下咱们的纺织技术。”

无论是此时大明的内需还是出口倾销到海外的成衣市场,需求量都是极大的,泉州连开了几家大型的手工作坊都完全赶不上工。

剪裁成衣还好些,将原材料变成棉纱的过程却是极其耗时的。

枯燥的转换工作需要的可不仅仅是大量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