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孤才不要做太子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九十三章 规划(第2页)

“孙三儿运的干草,就是用来烧的?”

李承乾点了点头。

草原很难找到树林,就算找到了,也没有那么多的干柴。为了热度,也只能没命的烧草。每天伤兵营运出去最多的,就是草灰。不过费劲点就费劲点吧,总比每天都要往外运死人好。

在李承乾的带领下,薛万均参观了伤兵营各处。

他发现,此时的伤兵营,竟然跟以前完全不一样了。

哪怕是断肢伤的病患,都没有唉声叹气,而是跟自己的病友一起交流什么时候能好。因为他们现在可以肆无忌惮的享受暖屋子,等伤好了以后得先给伤兵营服务一段时间,才能归队。

人最怕的就是生活在唉声叹气,怨声载道的环境里,再坚强的人,都会被周围人带的伤风悲秋。只要谈论的话题是积极向上的,再阴暗的人,也能在伤病的阴影中走出来。

看得出来,薛万均很受尊敬,见到他的士卒都会行礼。

爱兵如子,这是这个时代每个将军都要做到的。大将军吴起,甚至能帮士兵吮吸毒疮,所以他的军队一直都一往无前,死不旋踵。至于苛待士卒的大将军,比如张飞,敬爱君子但从不体恤士卒,动辄就鞭笞,还不听刘备的劝告。所以被其麾下将领张达范强弄死,也就不是什么奇怪的事儿了。

参观完伤兵营,薛万均感慨万千,甚至还单膝跪地,给李承乾行了军礼。

李承乾赶紧搀扶:“将军为何如此?”

薛万均认真道:“末将此拜当为麾下士卒,太子殿下,末将有意扩大伤兵营,甚至推进到丰府,殿下意下如何?”

(原为豐府,豐,其实就是丰富的丰)

推进到丰府?

回想了一下地图,李承乾苦笑连连。

长孙和李世民的嘱咐,就是老老实实呆在朔方,哪儿都不许去,要是敢上战场,就算侥幸回去,也要行家法。临行前,长孙还塞给张赟一根枣木棍子,据说是从晋阳老家祖祠里面弄来的。面对这东西,李承乾不能反抗,否则就会被千夫所指。在这个时代反抗家法,那是跟当鬼子翻译官儿一样的罪行。甚至于一些豪族里,家法打死了人,官府都没办法定罪。

拍拍薛万均的肩膀,李承乾认真道:“薛将军,母后一再告诫孤不得靠近战场,所以,去丰府的事儿休要再提。不过,您可以去找孙道长,孙道长会帮你的。”

被太子一路撵着离开了伤兵营,薛万均立时摸不着头脑了。

从太子这段时间的表现来看,不是吃不起苦的人啊,丰府虽然靠近突厥,但还是在大唐境内,怎么就不能去了?不过既然是皇后的嘱托,太子殿下也不好反抗啊!

暗叹一声,薛万均只能去找孙思邈。

长安的军报已经送到了朔方,奶奶的,老李靖这次发达了,前不久才被任命为兵部尚书,在朝堂里占了个大位置,如今又被任命为定襄道行军大总管。虽然亲自指挥的只有五万兵力,可加上并州都督李绩、柴绍大总管和自己、还有老弟薛万彻,总共统率十几万军队。

奶奶的,十几万啊!什么时候咱也能混到这个地步?

流着口水走到孙思邈的住处,薛万均忍不住叹了一口气。

羡慕归羡慕,这一次朔方的兵力竟然被李靖这个狗日的限制只能迎击逃窜的突厥人,最远只能移动到丰府,不得攻入突厥以内三百里,简直烦死个人。

孙思邈就住在封锁圈儿以外,除了每天隔着琉璃窗口,跟病人代表交谈圈儿内病情外,就是熬药和配药。

就如同李承乾说的那样,药石不管怎么配伍,都只能减缓病情,却没办法根治。天气彻底变冷以前,里面还有八百多人苟延残喘,到了现在,不过剩下四百多人了。一半的死亡数,让孙思邈痛不欲生。

再一次体会到了人在面对瘟疫时的无力,让他痛苦万分。

不过好在剩下的四百多人病情已经逐渐稳定下来,有几个强壮的,已经恢复了力气,能够照顾身边的人了。

只要天气彻底的寒冷下来,这些幸存者,经过什么“消毒”的程序后,就能出来了。

见薛万均挠着头过来讨教,老道的脸上才露出一点笑容,悄声的在薛万均的耳边说了一些什么。

听到这些,薛万均露出了略带一点为难的贱笑。

九月上旬的时候,李靖就抵达了朔方,跟程咬金不同,他就带了一队家将,几乎是用玩命的速度赶了过来。

身在长安的时候,他就对东突厥边境的局势做出了全面分析,所以被任命后,干脆抛下了本该携带的五万兵马,直接窜到了朔方。

“并州都督、英国公李绩为通漠道行军总管由东路率主力直接进攻东突厥腹地,其主力的推进,势必会引起颉利的反弹,可一战失败后,本就国力衰弱的颉利,也一定会选择暂避锋芒。

霍国公、金河道行军总管柴绍,我会命令他在西路顺黄河前进,与李绩我俩遥相呼应,颉利西逃不成,只能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