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孤才不要做太子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五章 学识天授(第2页)

以前都是三个一起教的,可是李承乾失忆后,他还要重新教,无形中增加了工作量。

虽然教书育人也是自己的兴趣,但是孔颖达还是觉得很麻烦。

见老家伙没有打自己的意思,李承乾才松了一口气,拱手道:“先生莫要哀愁,且给学生一点时间自习,学生一定很快就能重新追上来。”

“重新追上来?谈何容易!汝已全部遗忘,需要从头学起。自习?就算资质再如何逆天,世子难道还能学识天授不成?”

在孔颖达看来,李承乾自学的保证就像是一个笑话。没有先生带领,要怎么识字?

李承乾微微一笑:“先生可有《逍遥游》、《论语》等书籍?只要将这些书籍给学生,学生很快就能把字认全!”

听到这话,孔颖达哭笑不得:“论语这里就有竹简本,逍遥游,老夫家里也有书籍,如果世子能自学,老夫就把逍遥游送给世子。”

说完,孔颖达便从一边的桌子上拿出了《论语》的竹简。

唐朝的造纸业还不如何发达,好多时候还是用竹简,就连教学都是用沙盘。

不过,识字的话,竹简也是一样。

李承乾并没有听出孔颖达的弦外之音,而是接过竹简,仔细看了起来。

先是横扫一眼,李承乾就发现了不对,拍了一下脑袋,找到竹简最右面,从上往下看了起来。

差点忘记古人是从右往左竖着写了。

见李承乾真的看了起来,李泰和李恪也凑了过来。

他们也很想看看,大哥是怎么不靠先生,自己把字认出来的。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论语的话,李承乾还是记得几条的。只要对比一下自己理解的意思和竹简上面的文字,就能学到这个时候的字怎么写。

首先对比着找到自己背过的论语十则后,李承乾很快就把上面的字都记了下来。

卷起竹简,拿起小木棍,李承乾在巨大的沙盘上直接写出了一串唐文版的字,还边写边念:“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夫子说,学习以后还要不断温习,不是很快乐吗?”

写完后,李承乾得意的看向孔颖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