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隋末之万钧之势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百三十三章 四海困穷,天禄永终(第2页)

没想到,全扎堆到了公主府上刷存在感去了。

道门好歹还接收了一部分士子,佛门干脆直接封门。给出的理由是,佛门也要准备大考,所以不接待客人。

佛门是被搞怕了,随着广泛传播开来,佛门感受到了读书人的“恶意”。

你一个读书人来借宿也就算了,随身带着个铲子是几个意思?

寻宝盗墓吗?

姜万钧算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佛门不接待,压力全都转移到了他的身上。

为了给来参加抡才大典的考生准备住处,姜万钧把自己的行宫都给腾了出来。

这种收买人心的行为也只有姜万钧做得无所顾忌,其他人可不敢明目张胆的和皇上抢风头。

为了将好人做到底,姜万钧下令,考生的食宿全部由内府来负责。并且会在大家离京前,送每人一套书籍。

,,,,,等等,共计十余本。

但凡是有条件读书的,起码家里不会揭不开锅,往往在当地都是有些影响力的。

姜万钧这么做,等于是在打广告。等到这些人回到乡里,即便不说姜万钧的好话,也不至于违心说坏话。

另外,姜万钧也是希望,大家能将这些书带回去之后,慢慢像传承一样,将学问传播开来。

或许眼下不会有太大的进展,但是姜万钧现在还不着急。

姜万钧没有单独将书籍送给寒门子弟,尽管这才是他真实用意。但为了避免刺激那些世家子弟,姜万钧选择了一视同仁。

这个时候激化矛盾是要不得的,寒门子弟还很弱小,将他们推到风尖浪口,他们未必能承受得住。

而对于那些不是来参加考试,就是来游玩的士子,姜万钧也没有怠慢,不过他没有亲自下场,而是将褚遂良丢了出去。

有鱼没鱼先捞上一网,结一份善缘,未来有可能会用到。

世元历836年,大宁政和元年,十月初一。

姜万钧署名的文章在报纸上发表了。

姜万钧首先重新阐述了“国家”一词的含义。

国家是由领土,百姓,文化,政权这四个要素组成的,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