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隋末之万钧之势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百五十四章 出题人不好当(第2页)

战俘他不能动,自打霍方因为不打招呼就将战俘给卖了后,姜万钧定下规矩,战俘如何处置是有章程的。

不能用战俘,雇工长孙无忌又雇不起,所以他打起了奴役贸易的主意。

这种事是肯定不能拿到桌面上来的,皇上不会同意,内阁不会同意,百官也不会同意,甚至他自己,如果谁跟他提起来,他也会义正言辞的反对。

他需要一个代理人,最好是突厥人,如果皇上追究下来,野蛮的突厥人是最好的“背锅侠”。

长孙无忌捡起桌上的一封信,打开来再次从头到尾看了一遍,仿佛要将每一个字都印在心里。

看罢,长孙无忌将信丢到了炉子里,一把火烧了。

信是舅舅高士廉写给他的,他年纪已经不小了,早到了成家的年龄。

舅舅在长安帮他物色了几个人选,可惜,被人拒绝了。

而原因,正是叔父长孙顺德放出去的那些流言造成的。

大宁的皇后没人敢明目张胆的诋毁,可是他就不一样了,多难听的话都有。

或许那些人心里真正想骂的是皇上,可又没那个胆子。

如今却故意羞辱他,以此来发泄心中的不满。

皇上替他报名参加抡才大典,也是想借机给他正名。

考生是要上查三代的,考试的时候也要将自己的家庭背景、出身履历写在试卷的前头。

也正因为如此,长孙无忌绝不允许自己落榜。

他和别的考生不一样,如果他参加抡才大典,必定要让自己的名字出现在报纸上,否则就算失败……

就在长孙无忌暗自下决心的时候,姜万钧正心不在焉的在纸上胡乱画着。

这出题人不好当啊!

一开始姜万钧的想到的题目是,“问帝王之政和帝王之心”。

可是随着初试开始后,姜万钧又改变了想法。

原因很简单,姜万钧闭着眼睛都能想到大家如何作答,反正就是把圣贤说过的话包装一下,换一种格式写下来。

先把尧舜禹拉出来一顿夸,再把几个昏君拉出来一顿贬,接着什么“亲贤臣远小人”之类一番警告,最后强调一下,只要按照他们说的做,江山就永固了。

这样的答案,对别人来说或许是有意义的,可是对于姜万钧来说却很难让他提起兴趣来。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半本论语治天下可还行?

怎么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