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民国风云人物演义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56章 隔靴搔痒(第2页)

接着,参政院参政孙毓筠也提出了“查办复辟谬论案”。

他在参政院发言说:“复辟谬说是由几个遗老鼓动起来的,上年就有刘廷琛上书总统,提到这个问题。遗老们不懂得国家的性质,错误地认为没有皇帝就不成其为国家,本席认为,为了保全治安和保全清室,对这个谬说应当进行彻底的查究。”

袁世凯究竟是守旧?还是革新?求官的人们想望风承旨,不免表错了情,隔靴搔痒。他们都在揣摩袁世凯的心理,以为他赞成帝制。其实,他们却不知道,袁是想帝制自为,而非帝制为人。

复辟袁世凯是欢迎的,但“还政清室”,是他无论如何不能接受的。

袁世凯对复辟谬说并不想认真查究,因为他自己还想称帝,所以他把复辟的罪过嫁祸于国民党,认为这也是国民党的捣乱行为。

由于全国反对复辟的呼声鼎盛,袁世凯乃不得不于一九一四年十一月二十三日,下了一道严禁紊乱国体之邪说的命令。

宋育仁这时是国史馆编修,列名“内务部查办”的名单上。

查办本是官样文章,走走过场,不料宋育仁的运气太坏。他得罪了一个四川同乡,这位急于立功,竟向步军统领江朝宗对他指名道姓检举揭发。这样一来江朝宗不能不公事公办,派了一辆马车去接宋。

马车夫对宋育仁说:“统领大人请宋翰林到衙内走一趟。”

宋育仁心惊胆颤地去见到了江朝宗。

江朝宗含笑对这位编修说:“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请芸子(宋的别号)先生写一篇答辩书,让我好交代。”

宋育仁应命写来:“劳乃宣着共和正续解,可采而有未恰,欲作一论驳其未能尽合而求其所以可行者。……欲援春秋托王称公之义,定名大总**称公,则其下卿、大夫、士有所统系。援春秋共奖王室之义,酌易‘待以外国君主之礼”,为‘上国共主’之礼,朝会有时。”这个答辩书显示宋育仁的应变之才,他的笔锋轻轻一转,就由复辟一变而为劝进。

在这之前,清朝遗老和复辟派都是当时最走红运的人物。由于严禁复辟谣言和宋育仁被传,因此情势为之一变。这些“苍髯老贼,皓首匹夫”人人自危,都怕蒙上复辟派之名而受连累。

这与二次革命失败后,西装革履的青年都怕犯有“乱党”嫌疑一样,实在是一个尖锐的对比。

这时,袁世凯的北洋系也摸不清袁心中的真实想法,他们也赶忙通电反对复辟。其中反对得最厉害的,却是留着辫子的张勋,他给袁的电报中这样说:“国事非等奕棋,政体岂同儿戏!”

内务部对袁的意图也不明所以,既然命令叫严行查办,他们也就不得不查办一下。

宋育仁案查办结果是:“议论荒谬,精神瞀乱,应遣回籍,发交地方官察看。”

可这个判决到袁世凯手中时,却被改为“劝回原籍休养”,派人致送程仪三千元,同时命令四川的地方官按月致送三百元,作为宋的休养费。

十一月三十日,步军统领江朝宗派秘书奚以庄护送宋育仁上车,宋育仁的知友纷纷到火车站来送行,还有不少人请宋育仁写屏联留作纪念。这样的排场才不像是“递解回籍”,简直是“衣锦荣归”。

湖北将军段芝贵接到徐相国密电,叫他对宋育仁要特别优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