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新顺1730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七三章 对日最后一舔(第2页)

小册子的内容很简单,就是说了一下日本“正德改铸”之后的财政危机,到底是怎么回事。

之前日本的钱越铸,含金银量越低。十几年前,搞了一次币制改革,增加了金银含量。

然而,一方面中国荷兰商人一船船地把金银往外运;另一方面金银含量增加了,货币总量减少,必然导致通货紧缩。

日本是搞实物地租的,也是实物俸禄的。

武士、旗本们发的都是粮食,通货紧缩,粮价暴跌,他们的日子很难过,没钱花。

粮食倒是够吃,问题是作为武士,不可能整天只吃饭,总得花钱。

米价更是在前几年的通货紧缩大潮中,暴跌到了最高价时的四分之一。

封建制下,锁国体制,必然要“谷贵金贱”保证体制稳定,米价暴跌,武士们就经常搞搞暴动、抢劫一下商人,更使得财政问题越发严重。

武士们大规模欠债,幕府虽说搞了个“相对济令”,不受理金钱纠纷。在严格的“士农工商”等级制下,不受理金钱纠纷,等同于在告诉武士们:使劲赖账,没事,难不成低贱的商人还敢要账不成?

然而终究不太好,这几年武士们不但开始赖账,还开始明抢了。

幕府出了财政问题,也严重损害了刘钰的利益:幕府以为仅仅是金银外流的缘故,又缩紧了贸易,贸易信牌的数量更减少了一些。

本就是一群人抢食,现在食物总量少了,抢起来就更麻烦。

本来江浙帮、福州帮、漳州帮三伙人就内卷的厉害,现在刘钰又进去了,贸易总量又锁紧了,简直卷出了天际。

他现在又没能力逼日本开国贸易,还需要大量的钱才能攒出逼其开国的舰队。

是故刘钰的小册子上,就介绍了一下“通货紧缩”的概念。

建议幕府,铸新钱,降低含金银的量,往里面加铜、加铅,保证市面上的货币总量,粮价就慢慢升高了。

你铸那么好的钱,货币总量那么低,大家肯定都屯着钱,谁也不想花钱。

不花钱,米怎么贵?

米不贵,武士们日子苦,那当然不满。

武士不满,你又以为是金银大量外流的锅,缩紧贸易。

通货紧缩商业停滞,货物减少,长崎的贸易量减少,我怎么赚钱?

这小册子叫林允文送过去后,后一次贸易,长崎奉行也发出了邀请,希望刘船主能够去一趟江户,将军大人希望能够见一面。

除了这本小册子的因素,也和刘钰弄去了弓马武人、战马、医生、马医、牛角等一系列违禁品有直接的关系。

这非是一朝一夕,而是谋划数年。

这等机会,刘钰当然不肯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