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新顺1730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七五章 狡兔三窟(第2页)

刘钰大笑道:“瞒?我就根本没想着瞒。平成兄也不想想,第一次贸易我就能运来你这等高手武人,以及没有去势的战马,倭人就算再傻,也应知道我的身份没那么简单。”

…………

如史世用所猜测。

德川吉宗对于刘钰的身份很感兴趣,后续长崎送来的唐人风说书中,那些江浙、福建的商人,用多方渠道打听到了刘钰的身份。

虽不明确,但也知道其似乎是家族显赫。只是商人毕竟身份低微,对于京城的事不可能知道太多。

作为一个旁支继承了将军之位,见识过底层疾苦,德川吉宗算得上是一个改革者。

只是所谓改革,也不过是为了稳固幕府的统治。

文化上推行朱子理学,经济上也进行了许多维持统治的改革,他本人也喜欢学习西洋学问,尤其是数学和天文。

这些年米价的问题,一直困扰着他。直到前些日子,长崎奉行送来了一本小册子。

里面大约介绍了一些货币的意义,写的很浅,但在这个时代,已然是足够惊为天人。

德川吉宗没有怀疑过刘钰是大顺派出的间谍,因为一个间谍不可能真的带来战马、医生、兵书,甚至关于米价改革的小册子。

唯独怀疑的就是刘钰的目的到底是要干什么。

这本关于货币改革的小册子送来之后,德川吉宗花了五天的时间仔细读完,并和身边的心腹人分享讨论了一番,都觉得颇有道理。

最关键的,这本小册子为幕府的改革提供了一个“仁义”的根据。

改铸钱币,而且是减少成色,肯定会被人认为是“铸币得利”、“巧取豪夺”。

然而这本小册子却给了一个正当的理由:米价之所以如此低贱,是因为货币总量太少,使得人们不愿意把货币买米,而是愿意保留货币等待升值。流通到市场的钱少了,米价就会低;想要提高米价,就要多铸货币。金币银币成色降低,铜币如果不够,可以铸造铁币代替。

这不是巧取豪夺,而是自有道理在其中。

几个近臣心腹看后,都觉得颇有道理,也都赞赏此人是有才能的,这等说法不但大有道理,而且叫人茅塞顿开。

但就其见识,足见这人的身份大不相同。

商人非是一定没有才能,但受制于眼界,很难有能站在一国的高度就思考问题的……当然不是没有,只是东亚士农工商的特殊情况,他们把这边的特情当成了常态而已。

单就此事,他们觉得这个刘钰的身份必然高贵,至少是一个自小能接触到国政的。按照日本这种王侯将相的确有种的社会,这么想也确实没错。

德川吉宗也越发疑惑,纵然知道这个刘钰在中国有很强的背景,却想不通刘钰到底要干什么?

是中国方面不好意思说重结于好,所以派了一个人以商业为手段进行探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