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3章 刘焉的赏识(第2页)

钟繇开始很不习惯,但李素表示不要担心传播难度,而且可以加钱,钟繇也就认栽了。

他想不认栽也不行,他老婆会扯他耳朵的。

而且一旦不惜笔墨累赘放开了写,钟繇也很快发现了这种叙事的好处。

秦汉的文体是非常凝练的,就因为竹简刻字太烦了,大家都想惜字如金,习惯了如此。从古文到六朝骈文,再到唐宋散文,本来就是一个因为写字印字越来越容易、导致文体也越来越丰满的过程。

这是一个科技进步导致文章慢慢变水、也越来越丰富生动的过程。

君不见后世输入法科技越来越先进,到后来都可以语音输入了,一帮禽兽写手在水字数时也就越来越丧心病狂。

李素不需要介入具体的创作,他只要敏锐地意识到科技对文体的影响趋势,在最初的大方向上推一把,后续就可以靠历史车轮自身的惯性越转越快。

据说,后来《季汉书》上,就把李素当初那些微弱的指点,定性为“季汉数百年骈文之风开宗鼻祖”。

这都是后话了。

准备得差不多后,李素把之前曹操给他的介绍信,亲自递送到了太常卿刘焉府上。

还附上了一份钟繇手抄的《孝义录》最后一卷(也就是包含刘备事迹的那一卷)

他把姿态放得非常低,甚至给刘焉府上负责通传访客的管事,都塞了钱财好处。请他们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李素美言几句。

他在太常府门口候了大约一刻钟,通传的管事出来回报,说刘焉答应三天后接见他。而且还说,会在接见之前,就把他递进去的那一卷书读一遍。

回去后,李素就继续他的造纸、雕版、写书大业,等三天期满再登门拜访。

……

当天傍晚,刘焉结束了与几位交好同僚的置酒高会、商议朝政后,轻车回府。

坐在家中暖阁,自有美貌婢女服侍他洗脚。

刘焉斜躺在软榻上,身后一婢揉腰,一婢敲背捏肩,他缓了一会儿,眯着眼吩咐:“把今日收的拜帖和文刺呈上来。”

婢女立刻呈上,他就随手一份份翻阅起来。

白天让管家排预约的时候,刘焉本人其实压根儿就没空细看。所以等夜深人静了,再挑重点读一遍。

管家收了李素的钱,这时候就把曹操那封介绍信和李素写的那卷书放在最上面。

这个小动作很关键,至少价值一贯五铢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