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一章 名将的成长之路(第3页)
“胡连,坦克装甲车部队的攻势目前迟滞了,再这样下去的话,大熊国的军队就逃回他们工事密集的防护要塞了。”
“你觉得应该怎么办?”张宗卿像是考校般问道。
“应该……”胡连终于是下定决心,他将自己方才否决的答案脱口而出。
“应该动用预备军第一团,利用萨尔旗的牧民作为向导,夜行两百公里,对大熊国最精锐的第三十八机械步兵师发动突袭,彻底打乱大熊国的撤退计划。”
“只是预备军第一团是二公子您刚开始着手训练,而且都是作为干部团的精英,如果投入这场战争的话,可能造成损伤……”
胡连犹豫的地方正是这里,预备军第一团是张宗卿极为看中的干部团,在这个干部团中有许多的未来的军中骨干级别的苗子。
如果他们都战死在与大熊国交战的这片战场上,那真的就得不偿失了。
这份罪责,就连胡连自己都觉得承担不起。
与王尧武相比,胡连可谓是足智多谋,但同样,他比王尧武少了几分果断。
所以像在风雪之夜,零下几十度的情况下果断抛弃辎重装备行军八十公里的事情。
胡连是做不到的。
但同样,在极短时间内找出应对各种困局的方法,王尧武又比胡连差上不少。
可以说,王尧武与胡连这二人,倒是有种“房谋杜断”的感觉。
“没有经过残酷战事的淬炼,那些再有潜力的军官也只不过是有潜力而已。”
“而且身为军人,就要有上战场的心理准备,从温室中养出来的花朵容易凋零。”
“我在将这些苗子集中在一起的时候,可不是为了让他们远离炮火成长起来!”
“所以,你既然已经有了想法,那就按照你的想法去做吧!”
说完,电话另一头的张宗卿嘴角微微勾了起来,他突然加了一句。
“胡连,你与王尧武、孙礼任以及戴鞍兰都是我极为看中的统帅级人物。”
“在第二次华倭大战中,王尧武凭借着活捉倭奴国的山下俸文而一战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