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规则系学霸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百二十章 足够让人吃饱的狗粮!(第2页)

多数学者还是认为,赵奕发表的研究内容,可能和他们想象中的不同。

具体怎么不同就要等结果了。

……

赵奕并没有把采访放在心上,因为他早就把论文投稿到了《数学新进展》,而且已经得到了稿件通过的消息。

像是一些没什么名气的数学研究者,投稿到顶级杂志的论文,或许需要一改再改。

赵奕不同。

他已经成了《数学新进展》的常客,就算论文的格式、用语有一些瑕疵,审稿编辑甚至会帮他修改,而不是把论文打回来让他修改。

这就是待遇的不同。

国际上的顶级杂志,也希望能留住顶级的研究者,因为他们有竞争对手。

《数学新进展》在四大顶级期刊上,权重和影响力排不上前两名,给人的感觉就是,四大顶级期刊最差的一个。

这或许是因为发表论文的数量。

《数学新进展》是月刊,每年发表的论文是最多的,其他三个都是季刊。

很多数学家把论文发表在《数学新进展》,是因为《数学新进展》看你的论文数量多,过稿率就比较高,发布的速度比较快。

赵奕也是这么想的。

如果恶了投稿过来的顶级数学研究者,或许下一次有影响力的研究内容,就会投稿到其他的顶级杂志,而毫无疑问的是,权衡一个杂志的世界影响力,最大的指标就是发表影响力重大的论文。

总之,像是赵奕这样有影响力的数学研究者,只要研究内容没有问题,投稿过稿是不会有问题的。

当外界都在关注《数学新进展》的下一期,想知道具体发表了什么论文时,一篇刊登在《中华医学院--免疫学》杂志上有关‘il-1α蛋白机制作用’的医学论文,几乎没有引起任何的波澜,哪怕论文第一作者的名字是‘赵奕’。

连看了论文的医学界人士,都觉得赵奕已非彼赵奕,只是名字重复了而已。

这很正常。

赵奕的名字并不特殊,重名率说是最高,但同样名字的人还是不少的。

另外,数学天才赵奕,和医学界有关吗?

好像有……

一些人想到了赵奕发表的,有关“人体免疫在心肌炎中的作用机制”猜想。

但是,猜想是猜想,研究是研究。

一个医学研究领域外的人士,可能研究天赋惊人,能发表出靠思考得出的过程机制猜想,可真正涉及到研究的时候,需要做一个个实验去论证,就很需要专业知识和能力了。

当然了。

还是有很多人知道,此赵奕就是彼赵奕。

这些人都惊讶于‘赵奕实验室’独自完成了项目,也包括研究所的所长阎学林,以及研究所里的好多研究员。

他们不只是感到惊讶,还有一些羡慕、嫉妒……恨。

钱啊!

赵奕实验室就是研究所的超级八卦,想当初赵奕想挖人到自己的实验室时,几乎没有得到任何人的响应,就只是张薇碍于情面和私交,才同意到赵奕实验室帮忙。

现在赵奕实验可是完成了研究所的太监项目,他们还只花费了不到一个月时间,速度快到令所有人惊讶。

同时,他们没有花费多少研究经费。

所以研究经费肯定有大量的结余,有些人感兴趣的到财务看了一眼,就看到大笔的转账记录……

赵奕靠这个项目一口今儿入账几十万。

张薇也不吝啬对其他人说拿到了两万奖金,至于没有拿到奖金的刘成杰则被忽略了。

不管怎么说,赵奕靠这个项目拿到了几十万。

这就是羡慕嫉妒恨的地方。

研究所的研究员们,可都是拿着国家的死工资,他们为了手里的项目,需要不断地和财务打交道,打各种报表去申报项目经费,因为有的经费不能报销,有时候还不得不自掏腰包。

当然了,如果能力足够强,项目结算足够多,也可以申报好多额外开销,但大部分人只会出现经费不够的情况,而就项目经费有结余,最终结算还是要被回收过去。

换句话说……

不管他们是做什么项目,做的好还是不好,和拿到多少钱关系非常的小。

赵奕成为了研究所里第一个靠项目经费收入几十万的人,最少明面上是这样的,他是以正规的方式把钱放进自己的腰包。

所以说……

“那些研究所里太监的项目也很好啊!”

“虽然研究经费不足,但只要能完成剩余的经费,都属于自己……”

“实在太有诱惑力了,我一年的工资才十几万,一年能完成的太监项目,哪怕多几万块钱也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