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规则系学霸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百六十六章 粒子边界理论的第一次革-命(第2页)

翁红都感觉有些担心了,“既然不看了,就别想了,你这个样子,我就知道是在思考那个论文的东西。”

“好。”

杨镇宁眯着眼点了点头。

与此同时。

阮文烨、张宏志以及黄钟都看到了邮箱里的邀请审稿邮件,他们感兴趣的下载下来,就开始认真的研究。

阮文烨从事对撞机数据分析工作,对量子物理非常了解,但牵扯到粒子物理、解析数论为基础的复杂数学构架等问题,还是看的有些头疼。

他只看了一页,就不再继续了,而是直接给《数学物理期刊》编辑部发了个回复邮件,“这篇超对称性研究论文,内容太深奥复杂,但既然是赵奕的研究,我的意见就是直接发表,不用审稿了。”

《数学物理期刊》编辑部看到回复邮件只能苦笑。

阮文烨说的也有道理。

赵奕是世界最顶级的数学家,理论物理是数学的分支,他以自己创造的粒子边界理论,去研究超对称性问题的论文,直接发表出来似乎也不错,谁还能比他的数学能力更优秀呢?

张宏志是科学院物理系的主任,他是很要面子的人,但研究的方向最不对口,他连一页都没有看完,都打算找一群人一起研究。

“这也太复杂了吧?”

“粒子的能量构建,我没认真研究过啊?还要先去研究能量构建问题,才能继续去看……”

“算了!”

审稿没发表的论文,存在保密性问题,肯定不能让一群人研究。

张宏志干脆直接写了点评邮件,“论文中对于超对称性问题的数学描述很经典,论证的角度让人眼前一亮。”

“粒子边界理论,这是全新的理论物理,创造了新的学科,延展能证明超对称性,也许还能证明其他东西。”

“我很期待……”

张宏志发挥了优秀的文笔,写了好几大段评语,随后思考了一下,选择了邮件定时回复,定的时间是三天后。

“三天,差不多了吧?”他思考着觉得没有遗漏。

黄钟是最认真的。

他本来就从事粒子物理研究,数学水平自然不用多说,还做过数论相关的研究,他看到了论文以后,就像是看到了宝藏,一口气看到了凌晨三点,实在熬不住才睡过去。

第二天黄钟带着疲惫给学生们讲课,讲课的时候都有些没精神,但下课回到办公室以后,他马上重新打开了论文页面,精神奕奕的继续研究。

……

三天过去了。

《数学物理期刊》编辑部先后收到了阮文烨、张宏志的回复,阮文烨是干脆没研究,马上就做了回去,张宏志的点评来的实在有些快。

针对一篇晦涩的理论物理研究论文,有着高达几十页的数学构架、证明,包含很多领域的知识,认真研究一个星期时间都不多,三天时间就看完真的惊人。

时间,又过了一周。

编辑部收到了邱成文的邮件,他在点评回复中抱怨写道,“这个审稿真是给我找麻烦,过去的十天时间里,我每天花费六、七个小时在上面,结果还只是了解了大体构架,有些做证明的部分干脆放弃了。”

“以我看过的部分,可以保证是没有问题。”

“这是以粒子边界能量组成,来分析超对称性问题的数学理论研究,从费马子、玻色子的能量素数分布构成,来阐述它们具有对称性的原因。”

“最后还对粒子的形成做了说明,这个是可以比照对撞数据的,我结合一些公开的实验数据做了验证,结果符合论文中的数据描述。”

“到目前,超对称性依旧是物理界的谜团,论文以能量组成的数学描述,来说明对称的原理,并合理的阐述粒子形成之初的对称性,其理论内容已经形成了闭环,发表出去一定会引起轰动。”

邱成文以‘轰动’一词,来预测发表出去的影响力,足以见得对论文内容的看重。

《数学物理期刊》编辑部倒是不惊讶,他们长期从事专业学术审稿,对于赵奕的论文有多大影响力,还是有一定判断能力的,就算没有邱成文的回复,他们也决定论文刊印在下一期中、英文双版杂志上。

编辑部感到惊讶的是,邱成文说的‘每天花费六、七个小时,连续研究了十天’。

十天?

换句话说,邱成文研究了六、七十个小时,才把论文看了个大体,还不是从头到尾详细论证了。

张宏志呢?

三天!

“张宏志的水平可以啊,三天就完成了审稿!比邱大神快了好几倍!”

“果然是物理系的领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