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宋胆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80章 举朝待命(求订阅)(第2页)

两年之期的大方略第一道防线第一战场!?

第一战场不是在四川吗?怎么又成西雅图了?

三人有种儿子不像自己,却像隔壁老王的不安与失落。

殿门合上,大庆殿中。

赵维看着尚在茫然的张世杰、苏刘义等人,咧嘴一笑,“大伙儿不要慌乱,没什么的。”

“锁门是给外面的人压力,待会,我们要随时传召门外的各部职臣。不给点压力,他们不会当回事儿。”

“再说,锁门更不是为断了与外面的联系。诸公要是东西没带全,还可以让人送过来,也是递得进来的。”

“当然。”赵维看了一眼山河图,“时间确实紧迫,但办法不是憋出来的,是商量出来的。”

“最后得出来的,不是某个人的灵光闪现,而是一个系统的,贴合当下实际的,甚至可以说是从零开始,一直到达成目标的详细计划。”

“呆会儿,成王殿下和谢先生会把扶桑,还有东瀛元军、北边倭人的详细情况,和大家做一个陈述,让大家做到心中有数。”

“之后,大伙儿随意!第一天不谈正事,吃吃喝喝,睡睡觉。”

赵维嘻嘻哈哈,尽量让张世杰这些没参与过这种议事形式的人放松。

“从现在开始,一直到大庆殿开门,这里没有君臣,也没有尊卑父子,更没有规则!”

张世杰、苏刘义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心说,真是新鲜,没有君臣父子?把一帮人往殿里一锁,就能拿出主意了?

倒是文天祥、赵与芮、谢叠山,早就习惯了这种别开生面的方式。

在这个屋子里,用的是脑子,是这些人的脑子,其它都可以放下。

文天祥已经把铺盖卷铺好,整个人往上一躺,准备躺着听赵与珞和谢叠山的详报了。

赵与芮更是把朝服一脱,只穿中衣,盘腿坐在众人之中。

“谁要点茶?武夷小团,从大宋带过来的哟!”

张世杰看着这老两位有些哭笑不得,这也行?

殊不知,这老几位正是用这样的状态,打赢了巴蜀之战。

那边,赵与珞已经见识过一回,也就见怪不怪了。率先站出来,做扶桑详报。

“如今,扶桑有大宋军民15万。其中,民不足8万,军7万余。其中水军5万、步战2万。比刚来扶桑之时,少了整整2万!”

“这其中,有一部分是追随宁王归宋,也有一部分现于海外探索。但大部分皆身陨异乡。”

“身死的这些将士,大都死在探险的路上。也有不少是因为不适应扶桑水土,疫病而亡。”

“也就是说,大宋现在可以动用的军事力量,只有7万!”

“新崖山,以及大宋各个城池的土人,现在16万。在南方各矿藏之地,还有10万佣工。”

“加在一起,一共26万。这些都为大宋雇佣,已经超过了宋人总数。”

“礼部派遣礼使的土人城邦有28座,其中,奇布查八部皆有宋使,玛雅6城、阿兹台克13城、库斯科1城”

“受陆相等人在各城宣讲理学的影响,除了奇布查八部尚且温和,其余诸城都先后对大宋表达过不满。”

“上个月,在库斯科城还发生过礼官被人袭击的事件,死伤数人。但库斯科国王的态度值得商榷,只是遣使来表达的歉意,并未处置肇事者。”

赵与珞把扶桑大宋从军事到民生,再到外交的情况,详详细细与众人分说。

虽然张世杰等扶桑臣子对此都是了然于胸,可是出于朝议的习惯,还是听的很认真。

等到赵与珞说完下来,换谢叠山上去细讲中原、东瀛四岛,以及北条时宗朝的近况和详报,众人听的更是认真了。

“元军现在60万大军屯于东瀛,由伯颜与张弘范二人总领。”

“迟迟未渡洋的原因,一方面,在于忽必烈很谨慎,对渡洋船只,还有沿途探索的要求很高,以保证万无一失。”

“另一方面,则是元朝国力之限,无法支撑这么大规模的渡洋作战。忽必烈需要先稳固江南等地,平息叛乱,将战区化为粮产区之后,才有底气出动。这几年,他也一直在做出努力,对江南等地百姓温和很多。”

“如今,随着罗平义军,还有德庆义军出走四川,湖广、江浙的叛乱基本平息。估计最多两年,便可成行。”

“而且,忽必烈深知此行甚远,所以60万元军不但携带了战争兵械,还有大批牛羊,以及农垦物资。他是打算一步一个脚印地蚕食扶桑!”

“另外,北条时宗那边,有军二十万、民三十万。自祥兴四年渡洋登陆之后,三年间一直在深耕广植。之所以没有向南进兵,甚至探索都没有,正是因为全民都在屯田,无暇分身它务。”

“目前,北条时宗最深入内陆的一个城镇,已经接近大陆的中心地带。因为有大面积草场的缘故,他从东瀛带过去的虾夷马、东瀛马种已经在壮大,开始组建骑兵了。”

这些东瀛的情报不是赵维自己拿来的,而是得益于锦衣卫在元朝的布置,从元人手中得来的,比扶桑宋廷还要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