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三十一章(第2页)
当然作为″六朝金粉地,十里秦淮河“。秦淮河古往今来便充斥着浓浓的胭粉气息。两岸金粉牌楼鳞茨栉比,商贸铺面临江而踞,不光是佳节如此,平常夜间也是画舫凌波,桨声灯影;红袖飘香,笙歌伴宴,极尽繁华。历来便是江南佳丽之地,如花美眷之所。
时辰尚早,还未有花舫漂过,秦淮河两畔之滨,就早已集聚着翘首以盼的游人,有富商巨贾、官宦公子、文人墨客、窈窕淑女……形形色色热闹非常。
伫立江边,微风习习,虽说时已处夏,陆并仍是觉得有丝丝凉意。但见沿河两岸美眷如云,不觉心旌摇曳,说不出的心旷神怡。
陆并今天特意精心打扮了一番,身着绫罗锦袍,头扎五彩方巾,手中折扇轻摇,俨然一富家公子派头。那名随侍的丐帮污衣派弟子,也着意盥洗得干净了,扮着随行书童模样。
程堂主和白长老一路,为了不引人注目,只忽即忽离地跟随在陆并身后。
直到卯时方过,只听一通鼓响,爆竹声声,沿岸游客霎时欢呼雀跃,好一阵沸腾。有人高喊:″来啦!来啦!“
果然一只画舫远远地顺流缓缓而来,舫上旌旗招展、彩缎飘飘,舫顶上一面五色彩旗猎猎有声,上书“翠玉楼“三个大字。船头一位粉面红妆的妙龄女郎迎风而立,在她身后有几位歌女伴着清脆的丝竹之声翩翩起舞。
画舫驶近,有人说:“这便是金陵翠玉楼头牌名妓玉月儿。“
陆并循声细看,见其蛾眉轻描、粉黛薄施,虽无闭月羞花之貌,却亦颇具沉鱼落雁之容,果然非比寻常、不同凡响。不由心里暗赞一声:“好姿色。“心想那白如霜姑娘号称“秦淮仙子“怕是比这位翠玉楼的头牌名妓玉月儿娇艳十倍。若非如此,又怎能妄称“仙子“?
接下来,画舫轻摇,旌船络绎不绝,尽皆锦团簇拥,花色各异,有的挂满彩旗、有的插满鲜花、有的张满诗书字画、有的珠悬玉坠极尽奢华……舫上女子亦俱各形态迥异、姿艳佳色自有千秋,殊非寻常市井女子可比。每过一舫,游客们无不振声喧嚣击掌叫绝。
陆并一直盼着能见到白女霜。但是直到夕阳西下,华灯初上时,画舫少说已过去了一、两百艘,仍是不见写有“秦淮仙子“的舫船,不禁心生失望。难道白如霜的舫船已经过去了,只是她的舫上没写有″秦淮仙子“几个字而已?或者说,她今天压根就没打算来?想到这儿,不由又想起两日前那晚掷自己字条的人来。那人倒底是谁?字条上所写的″秦淮花舫“倒底是何用意?他所说的秦淮花舫是指白如霜的舫船吗,还是另有所指?
因怕错过了花舫,陆并连午饭都没舍得吃,此时只觉腹中饥肠漉漉,饿得十分厉害。
正想叫扮作书童的丐帮弟子去买点什么东西来充饥。只听一阵击缶声夹杂着丝竹声和抚琴之声远远地从淮河上游传来,入耳清脆令人耳目一新。又有人高呼一声:″快看,来的不正是秦淮仙子么?“众人静得一静,霎时间掌声雷动,一片呼喝呐喊之声响彻了淮河两岸。
陆并精神为之一振,早将满腹饥肠忘得干干净净,目不转睛地盯着河中渐渐驶近的画舫。
只见画舫与先前驶过的其它舫船截然不同,一改花里胡哨的妆颜,只是舫顶旗杆上依然高悬一方七色彩旗,上面白底黑字写着“秦淮仙子“四个大字。船头左右立着两条竹杆,高若数米,上面各悬两个粉色灯笼,左边灯笼写着“太平“、右边灯笼写着“天下”。舫中坐着一位身材纤瘦的女子,白缟素服、玉面清丽宛似出水芙蓉,自与其他舫中女子浓妆艳抹更是不同。那女子正襟端坐,对两岸喧哗之声充耳不闻,正是名动建康的“秦淮仙子“白如霜。在她的身旁有两名同样身着白缟素服、年约十余岁的女童分左右而侍。船尾一名梢公一身斗笠簑衣,手提双桨威然而立。
但见白如霜玉指轻舒、红唇轻启抚琴而歌: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
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语音依依,娇脆欲滴,宛如珠落玉盘,令人听了,如醉如痴,霎时间便似五内俱空变得清心寡欲起来,置世间荣华富贵、功名利禄而不顾。
沿河两岸听得歌声传来,那些本来噪动不安的人立时变得鸦雀无声,一片静寂,谁也不忍心或是深怕弄出一丁点儿声响,猝然间打断了这世外仙音。
只听淮水轻漾,微波粼粼,白如霜顾盼生姿,粉面潮红,接着唱道:
“?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
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
凄恻,恨堆积!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
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这一段语音又自不同,婉转悠扬、缠绵悱恻,令人闻之恻然、神思悠远,世间情事齐聚心间,不觉悽然泪下。
陆并只听得呆若木鸡,沉浸在歌声之中久久不能回过神来。
只听身旁一个声音道:″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ting花。“
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hupengwang.com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书架与电脑版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