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问君姝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83章 对峙(第2页)

虽然那一丝应该是属于好感的感情还十分朦胧,一点风雨就湮灭了。

*

南地和北地不同,又湿又冷,收到京城之中寄来的家书的时候,楚绛正冷得拿了斗篷穿起来。

随行的楚家小厮欢欢喜喜地将林茜檀的书信双手捧着拿进来。楚绛本来要出去查看营地情况,因为收到书信,脚上忍不住就停顿了下来,将公事姑且丢开。

“快拿来。”说着,已经迫不及待上前,去把书信抢过来了。

林茜檀写信的时候,还是十一月初,楚绛收到书信的时候,都已经是快到了十一月底。

受朝廷指示,他们这边南下的几支兵马已经合流,并和闽州境内的南洋人打了好几场。

虽说胜多负少,但也损失惨重。无辜百姓被当了盾牌,他们打起来也吃力数倍。

这会儿,他本来是要出去看一看军备准备得如何,准备打下一场仗的。之前军备损耗不少。

拆开书信,家里的那一股温暖气息似乎都迎面而来,一连数日之内都不曾开怀笑过的脸上,一下子就绽放开了笑容。林茜檀用的还是用过之后必定留香的雪盈纸,他凑上去闻了闻,上头似乎还有一小点梅花糕的味道。

小厮见他专心阅读信件,便聪明地退了出去。楚绛将书信从上到下通读了一遍,才正要把信纸放下。

王元昭进来得巧,楚绛看见他来,连忙收了笑容,将信纸折叠了,收了起来。不过王元昭眼力不错,一眼就已经看见楚绛脸上的笑容了。

自然也就清楚楚绛手上的那一封书信,是谁给寄来的。

刚好,他也收到了一封。

楚绛朝着王元昭看去,很快便也看到对方手上也跟他似的,拿着一封书信,王元昭不会无缘无故过来,两人这次共事了一段日子,合作还算愉快,楚绛猜想他这会儿过来应该是有什么事情和他商量。

“探子回报说,南方四岛上,像是有一些动静。”楚绛这才看到王元昭手里另一样东西。

楚绛收敛神色,和王元昭一起,往回走,来到了帐篷里挂着的一副海域地图面前。

由林氏商行进献的,绘制得比兵部持有的版本还要清晰细致的地图上,可以清楚看见,在大商朝所在的陆地南边,有四个面积不小,却由于常年毒气瘴气环绕,而没有中原人愿意涉足的地方。

之前的年份,也不是没有过一些“南寇”驾驶船只四处到中原沿岸劫掠,但朝廷大多只是将他们驱逐离开。野草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从大夏时期,朝廷便试图打探南方四岛地理,只是无论派出多少人,都没有生还的。

楚绛随即协助王元昭将手里刚刚得到的一份地图摊开,那正是南方四岛的地图。店铺遍布闽州、赣州、达州等地的林氏商行,如今居然能弄到详细无比的四岛地图。

王元昭把新图摊开在桌子上,又用手指了指:“瞧,每一处还标注了可能存在的毒草、陷阱机关。”

楚绛兴奋之余,又不免皱眉:“这林氏商行究竟是什么来头?”从他到这里来,屡屡对林氏商行下手,林氏的大掌柜却不跟他玩那些推脱打太极的把戏,他要罚金,他们便给罚金。到后来,人家干脆热脸贴他冷屁股,他现在帐篷里用的,好些还都是林氏给的。

王元昭听着便笑,但是又不敢说。他也不知道,林茜檀是怎么个打算。

这些自然都是林茜檀的店,楚泠留下的典籍里,有不少异国之语的记录。林茜檀自己每日坐在那里看书学习,可不是白看的。

她不单自己学会,还编辑成册,叫底下的商队也跟着学。

这些人,乔装改扮之下,不仅把生意打入南方四岛,现在已经在和几片岛屿后头神秘的列国在谈生意了。

王元昭囫囵几句把这事给带了过去,他也注意到,楚绛似乎在不动声色地观察他。

又道:“林氏不过在短短两年时间就能在这客商云集之地打出一片天下来,这背后的东家自然有几分本事。她懂得约束下人,不触碰律令红线,十分难得。”

仿佛说了许多,又好像什么都没说似的。

楚绛自己其实就有一些疑心的地方,说这些,也有一点试探的意思。可王元昭脸上的表情控制得确实非常不错,他愣是没看出什么来。

说着话的时候,王元昭便把他手上那书信搁在了桌面上,楚绛眼尖地看了一眼,信封上的字迹清秀,用的是闺中女子常用的簪花小楷。再看“夫郎亲启”的字样,写信给王元昭的人是谁,昭然若揭。

于是故意开他玩笑。

王元昭也不怕不好意思,径直就承认下来。

王元昭离开之后,楚绛坐下来,再拿起自己手上那一封,快乐感就没有那么强烈了。

林茜檀寄来的书信,也不知是不是因为考虑到不愿叫别人知道写信的人是谁,信封上是没有字迹的。送信的,也是他们家自己的仆人。

从前没有刻意去想的事,这会儿就都浮了出来,让他不禁郁闷。两人成亲以来,林茜檀叫他“夫君”的次数实在屈指可数。

更别说当着外人的面呼唤他。

再想想魏家出身的那位王家少夫人给王元昭写的书信,他不能不羡慕。

*

书信在路上一来一回,魏嘉音给王元昭送了信去,等到了十一月二十四,距离她寄信出去都将近是大半个月的时候,才收到了借着朝廷驿站给送回的家书。

虽然他没有碰过她,但魏嘉音不得不说王元昭的确对她很好。

光是手头一封书信,也足够体现王元昭待她细节处的体贴了。

魏嘉音每在之前书信上提出一个问题,王元昭也没嫌写信的人絮絮叨叨。他耐心地在信纸上给予回复。甚至于还关心了许多魏嘉音在王家的事。

王元昭自以为是补偿的、出于道义的关心,在魏嘉音看来,却全成了一种丈夫的温柔,她突然就觉得,心里对丈夫的怨气也少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