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一章三国风雨在庙堂(第1页)
一秒记住【书朋网WWW.shupengwang.com】,无弹窗,更新快,免费阅读!
正明二年春大梁新帝萧殷荣登宝座,大梁政权交替。远在南方楚帝吴帝趁大梁朝政未稳,朝中文臣武将大事改革之际,楚吴两国联军发兵大梁边境,楚军连下三城,长风军偶有几场小胜。
梁吴两国交界吴国倾尽全国之力,水陆两军多达十万之众。徽州水军大都督李山海临危受命,以数以千计的战船打造出一条坚固的水上防线,使得楚军连下的同时吴军被阻挡在谧亭湖内。李山海与徽州将军李廷夜未得朝廷旨意,决连以海陆两军重新打造东镜防线。在徽州建立水军以来李山海未尝一败,东吴水师不曾有一船入大梁境内。
李廷夜徽州李氏当代家主,不过三十多岁已经徽州刺史,新皇登基领徽州将军衔。十几年前先皇在姑姑当今太后支持下,徽州李氏被剥夺军权,使得强盛一时的世家李氏成为大梁四大世家的笑话,空有上国柱衔,仅仅有一州刺史职位。
水陆两军合二为一边防密不透风,十万东吴水军阻挡在徽州之外,东吴骑军一路北上,李廷夜亲率五万步兵南下决战。面对东吴猛烈攻势,朝廷迟迟没有旨意,没有援军,没有辎重的情况下被困临淄城内。东吴水师执意强攻,逼迫水军大都督李山海决战与谧亭湖。李山海一言否决南下与吴军决战,两军僵持在谧亭湖内一月有余。
南镜陈庚率领长风军,数次交战与平原上,胜负皆有。长风军十三年内极少的与楚军的交战中处于颓败之势,只有在南镜驿马关驻军的十三营面对楚军的攻势寸步不让。十三营与神风营兵和一处,驿马关从不防守主动出击全歼楚军数千骑兵,为长风带来一次大胜。
长风营主帅更换,有无薛礼仁的长风营便是另一个长风营。看着长风军有着大梁第一营的长风营一连败于齐明山,陈庚只能退出下令长风营退出齐明山驻地,集结大军防守与汾阳镇。
太平城军报不断,龙座新帝萧殷紧皱眉头。一条条军报与国不利,登基不到一年,楚吴联军共伐大梁。一时间朝中竟然无将可用,若非南镜有陈庚周英叔,东镜有李山海,新任徽州将军李廷夜,恐怕大梁边防只会一退再退。
看在殿内分成三批,文臣主张与楚吴两国义和,待到大梁朝局稳定须而图之。这还算不上最让人心烦,自古以来武将主战,文臣主和。新帝萧殷最懊恼的还是太平年代人人喊着嫌弃没战打的老人,如今在朝中竟然没有一人说话。事到如今也有些清楚为什么先皇会趁着重病至极,执意要将这群老人辞退。
恐怕不单单是为新帝拉拢群臣留下机会,更多是这些老臣已经没有了年轻时的血气。朝中主战者多是些年轻武将,如今的大梁上将军老迈,小将军多是没有独自领兵的青年人。
萧殷扶着脑袋说道:“荀大人,楚吴联军共伐我大梁,如今大梁战与不战,损失那方更大。”
升任右丞相的荀思展主张义和,只算到需要付出些什么,无非是割地赔款。一旦大梁朝局稳定将这些取回来未尝不可,听到皇帝的询问上前回答道:“回陛下,如今大梁朝局才稳定,许多官员还不曾熟悉各自事物。若有大战恐怕中枢难以跟的上军需,如今唯有义和方能为大梁留下一丝争霸的机会,请陛下三思。”
龙座之上萧殷盯着这位倾力扶持自己登上皇位,既是右丞相又是国丈的荀思展荀大人瞪大眼睛问道:“朕在问你,战与和孰损失大。”
新皇的询问荀思展一时间无法计算,萧殷转眼看着信任户部尚书问道:“赵爱卿。”
户部尚书大步走出躬身一拜道:“回陛下,微臣带领户部群臣做过一次测算。只论损失而言,义和不算割地只谈赔款没有一千万恐怕堵不住楚吴两国的胃口。若是论战一千万两足矣支撑二十万大军三年所需,若加以派兵布阵额外消耗最多加上一百万两足矣。只论守城不谈将士伤亡,有五百万两足矣支撑正常消耗。”
顿时荀思展的眼神落寞,一个个刚刚上任的户部尚书直接将右丞相颜面稍低。萧殷一直看着一直没有说话的丞相王安,吏部尚书周英祥。议事数日以来不曾发言,尤其是最该发言的兵部尚书刘策。看着三位宏股之臣,萧殷说道:“赵爱卿将三份预算,人手一份好好算算这一笔账,看看如今大梁还能不能打得起这一战。”
起身带着气愤大步离去,新任大总管王公公大声喊道:“退朝。”
太和殿外三三两两的大臣结伴而行,跻身三品侍郎的周恒从萧殷登基以来得到不过是空职。走到周氏家主周英祥身边说道:“伯父。”周英祥对这位子侄谈不上仇恨,儿子周瑾已经定为秋后问斩。一场宫变的结束,周氏已经走向落幕。如今在朝吏部尚书看似实权,实则早已是空有其职。周氏一门家父周文的离世,周瑾参与齐王叛乱已经落寞。
如今的周氏唯有三品侍郎的周恒,外有一州将军的三弟周英叔。周氏还算能保持当初的荣殊,一旦朝野变动三代荣殊将会飞灰湮灭,是否还能保住上国柱封爵刀已经架在脖子上。
周英祥问道:“恒儿有什么事。”
周恒眼神认真的问道:“伯父对边境之事有什么见解。”
瞧着处处为国着想的子侄,年近三十已经是三品侍郎,这份恩宠大梁头一份。独独还未成亲,周氏一门小辈少的可怜。说道:“南楚东吴战事,陛下心中自有定数,现在就等着有人开口。这个人不能是文臣,须得一位能镇得住三军的统帅。恒儿很快就会有结果了,不要着急。”
空有才学实在不懂朝中人心变动,周恒身为太子谋士起机关算尽处处得利,如今入朝为官却是有一种作为。身居侍郎,却与朝中官员各级官员很难谈到一起。一直被各级官员排挤,一时间有心无力。
周英祥轻轻拍了拍周恒的肩膀说道:“恒儿放心,大梁还有我们这群老东西在,二十年前能打败南楚现在比当年更强大,输不了。你还是多想想终身大事,家里就剩你了。你爷爷临终前还惦记这,你成亲。”说完转身离去,留下看着望着不知道何时身体佝偻的老人。不在是那个脾气暴躁的伯父,而是一位惦记小辈的老人。
皇宫外王安与刘策并肩而行,一位左丞相,一位兵部尚书鲁国公。一路上两人谈论了许多,从大梁朝局变化,再到国力是否撑得起两国交战。两人各有见解,畅谈不息。
站在宫门外,王安说道:“如果陛下主战,刘公可有信得过的人选。”
让王安极为诧异的说道:“没有,朝中不缺少能征善战的武将。独独能作为主帅的老将,一个个年迈难堪大任。小一辈人人心高气傲,不过是跟着长辈打过几战就觉得大梁铁骑天下无双。如果他还活着,都不用议事南楚赶跨过汾阳镇。”
王安自然知道刘策口中的人是谁,长风军先任统帅林燮。某明奇妙的离世,成为大梁一桩谜案。半年已过大理寺只给出一个定论,大司马林燮年迈体衰,被乱军惊扰乱了心神气急而亡。这样定论恐怕谁都不会信,一位驰骋沙场一辈子的老将军,背会乱军惊扰。刘策第一个不相信,林燮的死亡恐怕与先皇有关系。至少林燮的离世,保全了整个蜀中林氏。
忽然问道:“刘公可有想法。”
刘策回答道:“王丞相你认为是战还是和。”
背起双手说道:“二十年前大梁贫瘠,人人喊战,人人不畏死。现在才享受了十多年的太平盛世,一个个反而都怕了。从那时候走过来的老人,刘公你说我王安是战还是和。”
听到王安的解释刘策泯然一笑道:“知我者王安也,我既不主战也不主和。”使得王安一脸茫然盯着信誓旦旦的刘策。
刘策望着皇宫的南方,以及太平城以南。年轻的时候平定北方突厥各部,未曾踏入南方一步。小儿子刘知幸想要从军去的不是奠定军功的北方,而是这辈子不知道还能不能踏足的南镜,那个寄托一生梦想的南方大地。
眯着眼睛说道:“我主攻。”
王安盯着眼神炽热的刘策,等了半辈子的刘策还是没有忘记最初的想法。初入官场刘策,林燮二人朝中并列双雄。先皇虽是君主,但是在军事上两人可一言决定,一南一北奠定现在的大梁盛世。
至今由记得刚刚平定突厥回来的刘策上书《平南疏议》,朝中武将沸腾不已,却是被文臣全力阻止。最后以大梁国力疲弱,北定突厥已经耗空一国之力。不然林燮驻守南镜十二年,怎能成为大梁第一将。一位在一国疲糜的时候,毅然能抵抗还是大楚的南楚一国,少有败绩,长风军威震三国。
刘策向着王安躬身一拜说道:“在等几日,让朝中各位大臣多闹闹。只要陛下能决定大举,全力支持南征我刘策第一个请命出征。”
看着信心百倍的刘策,王安反而犹豫不觉。一旦刘策出征便不是攻守之战,而是灭国之战。这十多年朝中好像忘记了十几年前的话,守成林燮,攻伐刘策。一守一攻将大梁推上巅峰,如今刘策再次请命对大梁而言不知道是好还是坏。灭国战,苦的不止是楚吴两国,大梁百姓又要陷入艰难境地。
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hupengwang.com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书架与电脑版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