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赵宜宁顾鼎臣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35章 称帝(第2页)

县衙主屋,宜宁和张嬷嬷对视一眼,又互相沉默。这种感觉是什么,你从没想过有人竟然发达至此。

张嬷嬷几次张口又闭上嘴,安心做事,她什么都不敢说了,不是她们可以议论的。

同时她又看看千金,只觉得越来越怀疑人生。

据说现在宫中那位帝王还未娶妻也没有子嗣,这。。

张嬷嬷无法形容自己的心情,宜宁的心境也差不多。

过完年不久,在一次众人一起吃晚饭时,顾鼎臣又带回消息,马上便要回京了。这次户部评个优,应该可以官升一级。

他脸上带着喜色,为官多年,自然还是想升上去的,这也是对他的肯定。

而且现在新帝登基以后,官场的风气不错,正是他大展拳脚之时。而且他没说,其实他就个人而言,也是很欣赏新帝的品行以及魄力和能力。

这些对于帝王而言,都是极为重要的,他的品行能保证他不苛待百姓,他所展示的魄力和能力代表他们这些没背景的官员有升官的可能。

而不是因为没有背景,就永远是一个七品,可能到告老还乡之时,也就得个六品。

一身抱负无法施展,一辈子窝在一个县衙。

他没注意到一旁张嬷嬷脸上的神情,她快吓死了。

千金有些奇怪的看了张嬷嬷一眼,不知道为什么姑奶奶吃饭的动作停滞了。

“姑奶奶,你怎么不吃了。”千金带着童脆的声音传来。

张嬷嬷这才反应过来,连忙扒拉了一口饭,掩饰自己的情绪。

“千金,姑奶奶刚刚在想回京城要带哪里东西。”

宜宁倒是表现的平静一些,按照上次云州之战顾鼎臣的表现,肯定是要升官的。

自这日过后,宜宁和张嬷嬷又开始带领众人收拾,准备回京。

此时距离宜宁她们从侯府出来,已经过去九年。

她和李世则之间相隔的,又何止九年。

跟上次一样,这次还是坐船回去,去年冬月下了大雪,今年也是雨水充足,旱灾算是过去了。

原先宜宁收养的孩童断断续续也被父母认领回去一大半,剩下的只得放云州继续养着。

顾鼎臣申请了朝廷一些财物,还找了教书先生教他们识字,安排原先顾府的老刘头还有王嬷嬷她们照顾。

老刘头是云州人,自然要留下。

张嬷嬷本来想将王嬷嬷带回去的,毕竟王嬷嬷跟了她们这么久,而且她跟王嬷嬷聊得来。

可是王嬷嬷却有些舍不得这些孩子,她年岁大了,一下子养这么多孩子便是责任心很重,总想着要将这些孩子养大才好。

二丫又舍不得王嬷嬷,她十三岁便进了张宅,又是师承王嬷嬷,对于她来说,王嬷嬷亦师亦母。而赵三和二丫前年成了婚,自然也是留在云州。

守门的李婆子也留了下来,她不想再跑来跑去了。

就这样,原先和她们一起从京城来的人,这次只有从小带着千金的朱婆子跟她们一起回京城。

宜宁和张嬷嬷都有些伤感,却也明白天下无不散之宴席。

宜宁和顾鼎臣登船之前,也碰到了云家。

云母因为云大爷的事情选择了和云父和离。徐妩儿没有什么意见,她的心随着云大爷的事情也死了。

云二爷还在京城,云三爷现在当家作主,也是没有意见。

就这样,云母和云父和离。

云三爷因为原先海上生意扩大,需要去更大的地方。又在经历云州之战以后,觉得可能还是京城会安全一些,毕竟经历这样波及全国的旱灾,京城却一点事都没有。

整个王朝所有的资源都汇集在京城,只要有钱,他们便能在京城好好活着。而云家,着实不缺钱。

云母跟着云三爷他们一起去京城,云父则留在云州由庶子照顾。

宜宁看着徐妩儿和云母,云母老了很多,丧子之痛对她打击很大。徐妩儿也是满眼哀痛,看着便有些憔悴,想来已经很久没睡过好觉了。

众人便前后脚登上各自开往京城的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