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苏长清王承恩小说最新章节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章 退役军官的抗议(第1页)

占了辽东军一半数量的湖广客兵,对于杨镐带来的分批退役还乡的政策反应非常的热烈。

虽然辽东当兵月饷要比内地领的多,但是关外属于同建奴交战的前线,这里一应物资都需要从后方转运而来,因此物价腾贵。

锦州、宁远两地还好,因为兵民众多,所以商人也多,市场上的物价高的还不是很离谱。但是分守在大凌河等偏远堡寨的军士,想要买点东西就贵的离谱了。

而且辽东军所面对的敌人过于强大,驻守锦州、宁远两地的军队,还能够依仗坚城而守。驻扎在小的堡寨中的部队,往往都在建奴的第一轮攻击下,不是被屠杀就是被虏去作为阿哈,也就是奴隶。

这些客兵名义上一个月有一两五钱到二两的军饷,还有每个月5斗的本色月粮,但是在户粮通判及各级军官们的剥削下,大约也就能拿到一半而已。

在这种情形下,想要让他们去同建奴拼命作战,无疑是在说笑了。能够依仗城池抵御住建奴的攻击,他们已经算的上非常忠诚了。

而且他们都是外地而来的客兵,除了一部分军官把家眷接到了本地,或是同当地的辽人通婚之外,大部分士兵的家眷都在家乡。辽东战事已经超过了10年,这里的应募时间最长的老兵,也在7年以上了。

对于他们来说,思念家乡的亲人,也是非常沉重的一种情绪。因此当听说能够拿一笔退役金返乡时,这些客兵的情绪顿时变得积极了起来。

有些老兵甚至觉得,先拿了遣散费回乡,到时再去应募朝廷的招兵文告,还能再拿上一笔安家费用,真是何乐而不为。

对于朝廷这种复原军人政策感到不满的,主要还是各级的军官们,手下士兵人数的减少,无疑是削减了他们冒领军饷的份额。而且出于对建奴入侵的恐惧,他们也不愿意放这些士兵回家。

不过杨镐这次出关主要目的就是同后金议和,因此这些军官们不能拿建奴入侵的借口去对抗复原兵士的政策。

且主事的杨镐在辽东呆过相当长的时间,对于辽东主军的将领有足够的威慑力。

辽西将门的首领祖大寿没能出现在宁远,让杨镐已经相当不满了。祖大弼虽然在军中被称为祖二疯子,但是对于杨镐这样的文官重臣却不敢发疯。

这位文人大帅杨镐当初兵败萨尔浒的时候,都敢毫不犹豫的斩杀了两名先逃的总兵,谁知道自己跳出来反对,会不会被他拿来祭旗呢。

没有了辽西本地将门的支持,这些客军的军官也只能默然接受了,杨镐在整军会议上述说的几条政策。

此外满桂带回来的家丁养廉银分配政策,也消除了这些军官心中最后的反抗情绪。

事实上在裁军、清屯、禁耕这一系列整军政策下,受损失最大的还是辽西将门。

裁军不过是减少了他们克扣粮饷的机会,但是辽东主军和客军相比,待遇就差多了。

辽东主军月饷不过是五钱,月粮虽然有五斗,但是辽东主军来自于本地卫所,按照规定军粮必须由卫所提供,不足部分才会由户部补足。

相比起那些把持着粮饷发放的户粮通判和胥吏们,卫所的军官显然更为贪婪。

如果说户粮通判还能发下七成,那么卫所军官发放的月粮大约是一半以下。

毕竟户粮通判这些官吏还有忌讳克扣的太狠,会闹起兵变。但是卫所军官可一点都不怕这些军士,毕竟他们的家人都在自己管制之下。

没有那个军士会和掌握自己一家命运的卫所军官过不去,最多也就是逃亡而已。

现在朝廷清理关外屯田,并禁止宁远以北地区进行屯田耕种。但是宁远附近及宁锦之间大片的肥沃土地,基本上都是辽西将门的产业,这一政策无疑等于直接指向了,隐隐成型的辽西军官地主集团。

不过朝廷提出的这些政策,却得到了满桂、尤世禄、朱梅等外地将领的支持。对于这些将领的反对,以祖大弼为首的辽西将门心知肚明是为了什么。

广宁之败后,在熊廷弼的意气用事下,关外之地已经完全丢给了努尔哈赤。

不过显然当时的努尔哈赤神智还很清楚,知道人口单薄的后金还吞不下整个关外之地,因此选择了收缩战术。

孙承宗出关复土,以满桂、袁崇焕等人功劳最大。宁远附近的田地复垦,就是在他们的努力之下。

但是后金的威胁一去,逃亡的辽西将门返回之后,就开始联合辽西士绅夺取这些土地。

辽西将门同辽西士绅认为这些土地应该还给辽人,然后以辽人守辽土,不应该让这些客军霸占这些田地。

当然他们口中的辽人绝不会是指那些逃亡的平民百姓,以辽人守辽土这个口号的确非常感人。但是对于那些官员来说,更为感人的就是,在这个口号下把国家花费了大量钱财恢复的土地,转移到自己名下。

在这瓜分田地的盛宴中,满桂、尤世禄、朱梅等客将,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辽西将门把大片的肥沃土地划给自己。

但是当建奴真的开始进攻的时候,龟缩在宁远城内的辽西将领,连城门都不愿意出。坐视后金军从容的围攻锦州城,到了最后还是满桂带兵出击,让后金意识到锦州并不是没有援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