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铁轨(第1页)
朱由检满不在乎的说道:“军用火药必须要保证质量,可采用新技术降低成本,但是不能通过降低原料品质来减少成本。
在战场上劣质火药只会让我们的军队失去对手中武器的信任,从而导致战争失败。我们在战场上每失败一次,损失的金钱就要数以万计。
对于每一批生产的火药都要进行彻底的检查,并做好记录,如果出现问题就要找出缘由,并追究责任人。
硝石不足的问题,可以向市场上进行定价收购,把如何熬制土硝的方法传播出去,我们再出钱收购就可以了,不必要事事都自己动手。
此外,命令各地寻找天然硝石矿的地区,准备就近设置火药工厂,以分担京城火药工坊的生产压力。
这北京既不产硝石也不产硫磺、木炭,在北京制作火药成本肯定偏高。而且京城之内人口众多,总是有些安全隐患的。
你派人在天津附近合适的地点,修建一个火药分工厂,天津靠近出海口,可以向日本购买硫磺,且当地盐碱地众多,熬硝也方便…”
朱由检同孙元化一边走一边聊天,很快就来到了宣武门外,琉璃厂边上的军械工厂了。
这块区域的住户,基本上都是工部管理下的工匠及家属,原先这里只有琉璃厂、砖瓦厂几个不大的工厂。
当军械工厂从内城搬迁到这里之后,各种冶铁场也随之转移到了这里,一时间倒是变得繁华了起来。
这些冶铁场小部分是官办,大部分倒是私人的。在军械工厂没有成立之前,他们就靠着兵器监的转包工作生活。
兵部要求打造的武器、铠甲、火器,所下拨的铁料和工钱,在层层克扣之后,管事者拿出三成交给这些私人的打铁铺子,来完成兵部交给的任务。
如此一来,自然是弊端丛生了。自从崇祯在年前巡视了一遍之后,斥退了大部分**无能的工部官吏,又重新从底层提拔了一批有能力的工匠和胥吏。
此外崇祯把原本工部名下的兵器、火器制作工坊合成了军械工厂,并划归了五军都督府名下后,让整个工厂的风气终于好转了许多。
军械工厂占地近60亩,之所以要圈下这么大的地方,因为孙元化想要给铸炮厂留下一块地方。
且军械工厂和火药工坊不同,不需要分开储藏成品,大部分制成品都会储存在工厂内的武器仓库。且打造兵器的木炭、生铁、熟铁、制作铠甲的皮革等原料也占据了不少地方。
走进军械工厂这块区域后,就能看到一条小河从西北向东南把工厂一分为二。小河的下方就是兵器制作所及各种原料仓库,而过了桥就是火器制作所。
对于兵器、铠甲的打造,朱由检只有观看的份,毕竟在后世这些东西是被当做工艺品来贩卖的,而不是什么作战用的武器,他也的确提不出什么改进的意见。
在重新制定了规章制度,革除了一群无能的官员,并对工匠按照技能等级分开待遇后,兵器、铠甲制作所的2700多工匠,顿时变得主动积极了起来。
各种有益的技艺被工匠们重新恢复了,比如淬火技术、夹钢法等等。工匠们打造出来的成品,在崇祯面前进行了演示,显然比起从前武库内的兵器,质量要超出太多了。
“果然让工人吃饱饭,才是提高劳动效率的不二法门。”朱由检拿着一把腰刀仔细的观看着。
这是抗倭名将戚继光设计的戚家刀,刀刃长约70公分上下,刀柄稍稍弯曲,有着流水一般的美丽花纹。
朱由检双手紧紧握住刀柄,然后屏住呼吸,举刀过头,从右向左,对着面前竖立的一根手腕粗细的木桩砍了下去。
木桩上顿时出现了一个向上的斜椭圆形,朱由检看了看手上的刀具,发觉刀刃并没有出现缺口、卷刃的毛病,他终于满意的把刀递给了站在边上的吴怀。
“的确不错,只要兵器制作所打造出来的兵器都有这个水准,那么朕对你们也就没什么要求了。”
兵器制作所的主事蔡成看着皇帝心情如此之好,顿时小心的回答道:“回陛下,只要官冶铁场能够提供合格的生铁,那么我们基本上能够打造出和这把刀差不多品质的兵器。”
朱由检顿时皱起了眉头询问道:“官冶铁场提供的生铁有什么问题吗?”
“官冶铁场为了降低成本,在木炭里加入了煤块,因此炼出的生铁发脆,难以锤炼,就算制作成了刀具也容易断裂。”蔡成立刻向皇帝告状道。
“这是含硫量过高了。”朱由检不由脱口而出。
“陛下说的可是硫磺吗?”孙元化迟疑了下,便向皇帝请教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