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苏长清王承恩小说最新章节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80章 盐务(第2页)

而采矿业最是耗用人工,矿主常常招募四方流民,开矿常常需要动用火药、铁器之物,矿山又往往处于荒山野外。可以说都是县衙难以管理的盲点,也是作奸犯科之辈的藏身之所。

且矿主开矿毁坏山林,往往导致水土流失,使得地方的河流干枯,良田废弃。同当地士绅百姓易起纠纷,不是诉讼就是群起械斗。

当地的县令难以管理不说,此等精壮矿丁,数百、数千人群集一处,若是被奸邪之辈煽动,岂不就成了祸害地方的源头了?”

对于郭允厚的担忧,朱由检倒是蛮认同的,这个时代大部分的私矿都是违法的。因此敢于开矿的矿主,不是当地的地头蛇,就是一些走投无路,豁出去的流民。

对于这些矿主、矿丁来说,他们对于朝廷的畏惧是最为淡漠的。若是矿山采空或是经营不善而亏本之后,在这个严格限制流动的社会,这些无矿可采的矿工们,大多数都会成为盗贼团伙的后备补充力量。

这对于希望把农民禁锢在土地上,过着永远不变的稳定生活的地主士绅们来说,显然就是一个破坏现有秩序的威胁。

他们并不希望,在自己的家园附近,出现一伙可能会成为盗贼的流民,威胁着自己或是亲族的田园生活。

云南也就罢了,毕竟那里远离中原,少数民族众多,士绅力量薄弱。但是山西就不一样了,山西虽然号称是表里山河,环山绕水平原地区不多。

但是山西濒临黄河,乃是华夏文明最早的起源地之一,这里的文化和经济一向不弱于中原地区。

虽然山右商人的富豪闻名于天下,但是山西人在朝中的势力同样不可小窥,没有这些山西官员的庇护,山西商人也不能牢牢把持着大明盐业近百年。

如果皇帝要在山西开矿,势必要触动山西地方士绅的利益,且在山高林密的山西,一下涌入这么多矿丁,这对于社会治安显然是一个极大的隐患。

郭允厚虽然是山东人,但是在江南官员人数众多的现实面前,还是要维护北方士绅的共同利益的。

朱由检思量了许久才开口说道:“我们先谈谈这个盐税的问题,大明盐税现在采用"纲盐制",持有盐引的商人按地区分为10个纲,每纲盐引为20万引,每引折盐300斤,每引给银六钱四厘,称为"窝本",另税银三两,公使(运输)银三两。

也就是说,每引盐朝廷应当收取银6两6钱4分,如果每年200万引盐全部兑付,应得税银1328万两。当然这是不太可能的事,毕竟我们要承认朝廷盐引的发放已经失去控制,常常超出了盐场的生产数量,更别提盐场还要隐没一部分产量作为余盐出售。

但是,即便是按照最宽裕的方式进行计算,一年兑付七成新盐引,三成作为还清旧盐引,每年盐税收入也应当在900万两以上。

朕再闭一闭眼,拿出两成给盐务官吏分润,那也的交给朝廷每年600万两吧。

但是朕查阅了改行纲盐制之后,历年来盐税的收入,最高的一年收了250万两,其他年份大多在200万两上下浮动。

好么,一年1328万两的税银,实际缴纳上来的还不到2成,朕倒是想问问了,这些盐务官员当的究竟是谁家的官?难道真当朕不敢杀人吗?”

朱由检说道最后,语气森然,犹如下一刻就要爆发了一样。不管是郭允厚还是黄立极,都沉默了下来,完全没有替都转运盐使司和盐课提举司官员说情的念头。

两人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皇帝究竟是如何得知这些情报的。一直以来,文官们都不愿意让皇帝太过了解政务的细节,以确保皇帝在消息缺乏的状况下,只能在文官们提出的建议中选择而已。

即便是嘉靖、万历这种娴熟于政治斗争的皇帝,就算斗倒了朝堂上的政治对手,但是最终还是要依靠另一群文官来处理国事。

然而,现在这位年少的崇祯皇帝,也许在政治斗争中不够圆滑老辣,但是却隐隐脱离了文官对于朝政的控制。

就像现在,不管他们有再多的借口,也无法在这么切实的数据面前进行否认。老实说,他们虽然知道盐政是大明最**的一块,但是从没有去想过收集这些数据,也没想过这些官员和商人,居然能够**掉这么巨大的一笔数额。

郭允厚和黄立极也不得不离开座位,向崇祯伏地请罪。朱由检第一次没有马上让两人起身,反而对着两人沉默了许久,才冷冷说道。

“事实上,朕听到的传闻还不止一个。朕的内阁之中,除了寥寥几人,其他人都有亲族奴仆插手盐务,获利颇丰啊。”

原本还有些冷静的黄立极和郭允厚,这时才觉得额头有些心惊肉跳的感觉,他们两人正在皇帝所说的其他人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