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苏长清王承恩小说最新章节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96章 商业法(第1页)

经过了近10天的艰难讨论和表决,大明第一部商业法终于制定完成了。这部法律虽然脱胎于商人行会习惯法和荷兰的资本主义商法雏形,但却摒弃了更多的封建习俗和人身依附关系。

这部法律的出现,让大明工商业开始摆脱封建生产关系,走向了人身独立的资本主义生产道路。

但是最为重要的是,这些大明的商人们突然发现,他们有了一个能够发出自己声音,并把自己的意志变为现实的地方。

在未知的风险面前,商人是卑微而胆怯的。但是在确定了风险背后是巨大的利益时,他们又是疯狂而无所畏惧的。

一开始,商人们并不明白制定商业法对他们的意义,因此对于主持会议的户部郎中郑廷楫提出的法律条文,完全是唯唯诺诺不敢反对。

但是当这些条文开始触及到他们自身的利益后,一部分商人代表的反对,居然争取到了法律条文的修改。

他们这才发觉,制定法律条文同他们的利益是息息相关的。有了这个认识之后,各省的商人代表们对于制定法律条文的热情,顿时高涨了起来。

不过当郑廷楫念完了皇帝交给他的商业法草案之后,这些商人代表们依然感觉意犹未足。

于是从陕西商人提出,应当对外地茶叶进入陕西增收重税开始,各省商人纷纷提出了各种千奇百怪的提案,想要独占某个地区、某个行业的商业利益。

不过显然,这种独占利益的主张是无法得到其他商人的支持,形成有一份真正的法律条文的。

不过户部郎中郑廷楫,已经被这些商人们自私自利的丑态给恶心到了。他不再顾及宫中内侍的劝阻,匆匆结束了第一次大明商人代表会议,以避免一不小心通过了某条荒诞的法律,玷污了他的名誉。

朱由检收到了郑廷楫送来的商业法初稿之后,便让王承恩通知郑廷楫,让商人代表们休会三天,待他审阅过所有法律条文之后,再召开闭幕会议,当众宣布通过的商业法草案。

商人代表们休会的这三天,同样被崇祯安排了活动。第一天皇帝安排商人们游览了京城的名胜,并派人带他们去参观了燕京大学。

在参观的大学的同时,陪同这些商人们的内侍,暗示这些商人们只要捐献一笔钱财,就能进入这所大学进行学习。

这一天的成果是,燕京大学增加了3、40名新学生,获得了3万2千两白银的捐款。

第二天这些商人们被带去参观设置在外城的棉纺厂,新式的轧棉机和纺纱机顿时引起了一部分商人的兴趣。

文思院售出了5百台轧棉机和7百台纺纱机,轧棉机每台20两,纺纱机每台15两,合同总价共计2万零5百两。

文思院还同几位浙江商人谈妥了,在杭州建立一所制造轧棉机和纺纱机的分厂,上述合同的三分之一机器会放在杭州生产。

当天下午,商人代表们也去看了位于兵工厂内的轻便铁路,虽然商人们对于这种新式的运输方式很感兴趣。但是询问了铁路的造价和维护费用之后,这些商人们顿时变的沉默了。

虽然这种轻便铁路看上去投资回报并不低,但是一次性的巨大投入,还有对于铁路经过地方治安情况的担忧,让这些商人们只能发出几声赞叹,但是却并没有什么投资欲望。

唯有几名苏松一带的商人,对于铁路倒是蛮有兴趣的,毕竟苏松一带是大明最为安定繁华的地区,而苏州和松江的手工制造业规模,也让连接两地的运河时常拥堵,变得效率低下。

受制于运输的限制,这两地的货物价格,倒有一小半花费在了路途之上。

而苏州下方的太湖原本是水运的捷径,但是随着地方武备的松弛,及官府对于渔民的压榨,导致现在的太湖倒是成了破产渔民和逃亡罪犯的乐园。

原本繁忙的太湖航运业,因为湖盗的兴起,开始逐步衰落了下去。不是大户人家组织的船队,或是一定规模的船只组队,中小商人们宁可避开太湖而行。

如果能有一条轻便铁路连接松江、苏州、江阴三地,那么往来贩卖松江布的商贩们,就能避开危险的太湖航道了。

不过这些商人们虽然有这个想法,但是却需要先回去同当地的士绅进行商议。没有地方缙绅出面,光是解决这条铁路建设的土地问题,就是这些商人们跨不过去的门槛。

第三天,皇帝并没有替这些商人代表们再安排什么活动,让他们自由的休息一天,等待明天的闭幕会议。

不过这天下午,几位徽州商人却悄悄的被一名内侍从会同馆内带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