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草原黑暴最新章节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千三百九十一章 骄阳烁石(六)(第1页)

呼啸的寒风中,三支身穿黑甲的步兵打着战旗快速前行。背后吹来的强风,让负重行军的**军战兵有了推行感。顺风而行让人心情愉悦,而带兵的协统朱继虎心情却么有那么轻松。看着数条行军黑线,宛如长蛇在山谷间游走,他的思绪回到多年前的白石山战场。遥想当年朱继虎以十六的年纪当上千总,现在年过半百的他虽然精力大不如前,可打仗的眼光却越来越独到。既然是确定打防御战,朱继虎秉承了老长官费金的作风,将未来战事中将要出现的困难想得很足。在朱继虎看来,**军登陆后奥斯曼人并未第一时间察觉,主要还是敌人将防御的重点放在了南面。而奥斯曼主力已经从泰西回撤的援军集结于都城伊斯坦布尔附近,一旦得知**军登陆大军动向,这两股大军肯定会不顾一切扑将上来。真到那个时刻,即便是**军火枪再厉害,也不一定能抵挡住奥斯曼人的疯狂进攻。作为一个老兵,朱继虎深知自己一方火枪的弱点,那就是长时间连续射击会引起枪管炸膛。

主将都统领胡明注意力集中在选择战场上,朱继虎作为护卫胡明的将领更多的是在细节上拾遗补缺。出发前协统朱继虎向都统领胡明讨要了军令,几乎将运上登陆地的弹药的八成带走。这还不算,他还要了近三万枚手雷,主要还是这次行军讲究速度快,加之登陆地点没有多数牲畜,沉重的火炮自然无法携带。缺少远程打击火力支持的利刃营,手雷就成为近战防御的唯一利器。既然强调快速进军又需携带大量弹药和数天口粮,全军除了都统领胡明以及少数探查斥候外,所有军马和牲畜都驮负了沉重辎重。东西带的多行进速度自然也就不快,一百多里的路程利刃营用了二天时间,好在奥斯曼人没有反应过来让利刃营将士顺利地抵达海峡西岸。在陌生的地域作战,都统领胡明展开**绘制的地图内心在流血,山水写意画般地图气得胡明花白胡须乱颤。

胡明当然也清楚,**测绘参谋们无法在数十里的对岸看清地形,特别是沿岸还有连绵不绝的山脉阻挡视线。这个被**地图上设定的战役要点并不适合防守,东面临近海岸的地方有着长达二、三十里的南北走向山脉,其间只有二个宽不足三十丈的狭窄通道。而且这两条通道布满乱石,还需要加派遣人力修整。这个被**定名为三岔口的防御地带,乃是一个南北向的盆地,东西宽达五十里,南北长约百里。全火器战场防御讲究构建战役支撑点,就是需要有能控制整个战场形势的防御要点。在这个平缓的盆地战场,都统领胡明首先要选定正确的防御地带。既要保证防守的范围足够大,可为搭建渡海浮桥提供存放辎重的营地,又要保障来自东岸的主力大军,有可用于进攻时的列阵空间。

因此,**制定的战役谋划将防御地带面积定在方圆三十里范围内,而两条可用的通道必须有重兵守护。然而,都统领胡明率领的利刃营一万多人马,要守卫缺乏险要之地的平原难度相当大。纵观整个战场,胡明将注意力放在盆地南面,这里好歹有三个高不足十来丈的小山,且离南方通道只有八里路程。在没有携带足够的鹿角和铁蒺藜等防御利器的情况下,随队工兵和战兵一起构筑堑壕以及低矮护墙。多年征战的经验,使得**军在构筑防御工事时不在强调阵地的长度,而是由许多半月环形小阵地组成。这样构建防御工事的好处是,可以用最快的速度修建好简易防御地带。利刃营目前最需要的就是时间,他们必须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修好阵地,以应对来自奥斯曼大军的进攻。都统领胡明在建立指挥营帐后,立刻派遣旗语手向位于东岸的大军传递消息,希望得到主力大军的人员和辎重支援。

可惜的是,这里海峡开阔对岸的**军巡查斥候并未发现利刃营的旗语手。意识到问题的随军参谋罗煜,立刻下令增派旗语手,并点燃狼烟吸引对岸巡查斥候的目光。这个狼烟信号虽然能远距离传递消息,却也带来一定负面影响,那就是敌人也会在很远的距离看到这个信号。利刃营狼烟很快得到东岸**军巡查斥候回应,东岸同样三股黑色烟柱冲入天空,随后被强劲西风压弯了腰。雄鹰营斥候队没有丝毫犹豫,他们一面向主营报信,一面按照**早前指令派出六艘舢板快船前往西岸联络。波涛起伏间六艘小舢板宛如漂浮在水中树叶,好在这支斥候队人人熟知水性,渡海这二个时辰并未出现意外。当雄鹰营斥候船队抵达海峡西岸时,利刃营都统领胡明得到扎营准确位置后,他差点惊厥过去。

**给出的写意画般地图出现了偏差,利刃营扎营地点比预定地点向北偏移了三十余里。胡明这时有些回过味来,怪不得这里海面宽阔,原来是到了达达尼尔海峡的出海口。尽管测绘参谋拿出了防御营寨的地形草图,看罢地图胡明这员沙场老将心情愈发沉重。就在胡明思考是不是带队向南转进,在**谋划的预定地带重新构建防御阵地时,亲卫营在南方探查斥候来报:军寨外三十里出现奥斯曼骑兵小队。敌军小股骑兵的现身,意味着奥斯曼南方大军正在集结。奥斯曼人打仗需要带辎重,他们主力大军离利刃营防御阵地不过二百余里,只需数日就可赶到阵前。利刃营外围防御阵地初步成型,这个时候要去新地点再构筑阵地时间不够不说,还需对那里的防御地形要重新安排。基于这个考量,都统领胡明打算把这个难题交由皇帝张平安,他目前所做就是完善本部阵地。

眼下奥斯曼人对**军威胁最大的武器,只有火炮和为数不少的火枪。为应对这些火器在今后战争中的威胁,都统领胡明下令各部砍伐阵地周边所有树木,并将阵地前百丈之内的杂草清除干净。这样做的目的,一是清除火枪射界隐蔽之处,二是预防奥斯曼人在战争中使用火攻。另外用树木的枝干做成鹿角障碍,再配以壕沟可滞缓奥斯曼骑兵冲击。短短数日功夫,利刃营外围就修筑出一条围绕整个防线长度达三十里的半圆防御障碍地带。最外层是粗木削尖朝外防备骑兵冲锋木角,六层错落有致的尖木过半深埋地下,仅靠人马之力无法撼动。每个粗木尖角相隔约五丈,后排木尖填补前排缝隙。敌骑兵在高速冲阵时想要转弯避开前方木尖,也会被后方木尖刺穿。层叠的木尖就如同坚固在利剑,随时准备收割敌人的生命。木尖阵后方有一道同样长度的二丈深三丈宽壕沟,利刃营将士正在奋力加固,它们需要用敌人的性命填满沟壑。

壕沟后方为三道弯曲的步兵防线,齐腰深的沟渠外高内低,石头外墙铺盖泥土再夯实,结实掩体可抗击敌方火枪实弹。每道步兵防线隔三十丈有一个向后方延伸的壕沟,并修建有粗木盖顶的暗堡。这里不仅存放弹药,还可以在战时转运伤员。利刃营都统领胡明用很短的时间写好奏章,并附上了利刃营防御地图。胡明向雄鹰营斥候交代,他选择的防御阵地因敌情原因无法更换,希望皇帝能更改早前的战役方略。海峡东岸的雄鹰营都统领张黎,最早得到斥候通报,征战经验丰富的他马上判断出胡明利刃营出了幺蛾子。张黎一面向皇帝奏报军情,一边着手进行准备。张黎下令:雄鹰营三个斥候千人队做好渡海,调集雄鹰营弹药辎重接济对岸的友军。当雄鹰营斥候返回后,都统领张黎已经调集了一百三十余艘舢板船,他下令不惜一切代价向对岸运送辎重。都统领张黎非常清楚,老兄弟胡明这是背水作战,一个不小心将会是全军覆没。作为胡明多年的兄弟,张黎是能帮一把算一把。

**军军律是无令调兵要砍头的,张黎身为一军将领当然知道军令不是儿戏,但他以探查对岸敌情为由巧妙地避开了军法。张黎也知道,这种蚂蚁搬家的运送辎重方式对于利刃营来说或许是杯水车薪,但至少可以为防守的利刃营增加一份保障。张黎在调兵方式上耍了小聪明,他也不敢对皇帝张平安瞒报军情。张黎在将胡明的奏章派人送走后,也向皇帝张平安写了一份奏折,把他调派斥候的军情上报。或许是张黎部援救利刃营心切,在渡海的过程中因小舢板装载弹药过多,有五艘小船被海浪压沉。雄鹰营里斥候多是旱鸭子,落水的战兵几乎没能再能活着等待救援。有了这个教训,再加上都统领张黎的增援严令,度过海峡的雄鹰营斥候每次就有三百人连同弹药留在西岸。就雄鹰营这几百渡海斥候,很快被协统朱继虎要到自己手里,说是作为大军的预备队。也就在当晚,帝国皇帝张平安就接到雄鹰营都统领张黎急报,利刃营抵达海峡西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