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重生妖后是万人迷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62章 方明悠播的种(第1页)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一字一顿念出来的张正,令想到这茬,想回来带走这玩意的董允川,差点跪了。

谢安却稳如老狗,“还没鉴出是哪朝狂生所写,字倒是好字,可惜了。”

董允川闻言,心才安了些,是啊!已经做好旧了,就差装裱而已,不怕。

张正深看了眼前的青年,见他不卑不亢,依然挺拔如列松的姿态,微微颔首。

浸淫官场多年的张正很清楚,哪怕自己没刻意外泄,官威也很重,寻常的读书郎,根本无法在此刻的情况下,还能保持面不改色。

哪怕早就看出谢临安胆识不错,张正依然感到欣慰,“怎就还没开春呢,本官等着你下场,都等得有些迫不及待了。”

“大人莫调侃学生,学生还盼着晚些开春,能多看点书呢。”

“你还嫌看的书不够多?”张正好笑反问,那日诗会,他有意考教,很清楚这小子学识有多渊博,完全当得起学富五车之量。

谢安却正色应道,“学海无涯,同一本书,不同时期看,所领会的圣贤之意,截然不同。所以有些书不管看多少次,依然不能算看完、看透、看懂。”

张正愈发满意,有学而不骄,落在谢安这本该轻狂的年纪里,更显难得。

为此,张正也难得放松些的问道:“那你说说看,这狂生写的这幅字,真就狂而已?”

谢安沉吟片刻,吐了小部分心声,“不止,也有实情,只以科考定人才,确实限制了许多有才华之士,大明学子千千万,能入两榜进士者,极少。

有些人被淘汰,属于确实无才;有些人却是因为没有住在京城,对时局不够了解,写了些不合时局策论,因而落榜;

有些人三年赶一次考,已经花光所有积蓄,无法再坚持三年,只能落拓离京,有条件的还能谋个缺为朝廷效力,没条件的只能当个教书匠,甚至更不济。”

张正出身贫寒,对谢安的话,深有同感,心下不由感慨,谢安虽出身名门,却因父亲去得早,而比寻常名门子弟更稳重,更富有同理心。

“那你觉得,对于这些学子,朝廷该如何安置?”顺势一问的张正,却没想到——

念及明悠那些话的谢安,反道:“回答这问题之前,学生想请教大人一个问题。”

“你问。”

“多宝太监下西洋回来,是否带来了不少稀奇种子?”

明悠有意无意的点拨,让谢安意识到,自远洋归来的船队里,不是只有金银珠宝才具有价值,如果真存在亩产量高,好养活的粮种,对于大明而言,更为重要!

张正没想到谢安会这么问,却点了点头,“不错,是有不少奇怪之种,可以被权贵们当做新奇珍宝收藏,也算不费收入。”

想到辣椒被当成观赏物的谢安,并不意外,“学生建议这些东西先别卖,不如让落榜且对耕种颇为了解的学子,拿去研种,例如神农尝百草,也许就能尝出更好的耐旱粮种?”

张正心头微震!他马上想到了,今岁令人无法安眠的南直隶粮产……

“你觉得存在这样的粮种?”张正迟疑问道。

“神农尝百草前,并不知道哪些可以治病,哪些可以吃用,唯有试过才知,但若真能试出来这等粮种,或者更好之物来,对大明百利而无一害!

朝廷只需要付出住所、三餐,招募那些落榜学子,他们中无论是无力再赶考者,还是想三年后再考者,都会心动,毕竟京师居不易。”谢安娓娓谏道。

张正想了想,觉得还真可行!甚至国子监就有现成的空余之所可征用。

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