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五军都督府(第1页)
朱由检沉默了许久,久到杨镐以为崇祯听了自己的话之后,有所退缩了的时候。
朱由检突然重重的吐了一口气,声音低沉的对着他说道:“朕已经做好了,丢失关外所有土地,辽东诸军叛变投敌的最坏准备。
如果辽东是大明身上的一颗脓包,那么还是早点挤破比较好。
再说了,正如杨卿所言,这老奴去世之后,建奴内部现在权力尚未归一。就算辽西将门因为这军民分治之策而想要勾结建奴,朕不认为,建奴敢于倾巢而出,依靠一群首鼠两端的辽西将门来夺山海关。
再说了,我大明边墙,以山海关最为雄伟,也修缮的最为坚固完好。与其让后金军绕道其他地区进攻关内,到不如让开宁远-山海关一线,让后金军的进攻线路固定于此。
朕之所以想要和杨卿单独面谈,就是听说杨卿当初和辽东李家交好,对于辽东将士也颇为熟悉。朕虽然不知道这辽西将门现在在辽东有多大势力,但是朕相信他们还没能做到在辽东一手遮天的程度,否则这金启倧也不会这么离奇的死亡了。”
杨镐思索了片刻,才吞吞吐吐的说道:“陛下之策固然高瞻远瞩,然而陛下可否再慎重考虑一二。孟子有云,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同后金议和,整顿军制,老臣以为势在必行。但是这军民分治,削弱辽西将门的实力,老臣则以为当缓,此事非但事关辽东军心,也同样事涉议和、军制之事,若是辽东军心不稳,则议和、整顿军制都将受到阻碍。
以老臣看,辽西将门虽跋扈,但尚未敢于公开对反叛我大明。因此不如先略施惩戒,取一二辽东军官之头颅,以震慑这些辽东军中的不轨之徒。待到和谈促成,军制整顿成型,再慢慢收拾这些将门不迟。
而且辽西土地不是在这些将门手中,便是在那些辽西当地的地主豪族手中。陛下虽然想要以军民分治,削减这些将门的实力。但是陛下又打算拿何处的土地去安置这些辽东逃人呢?
这辽西的地主豪族和那些辽西将门之间,本身就是一体两面。陛下从将门手中解救了这些辽东生民,到了最后,却还要送入地主豪族手中,对他们来说,无非还是换汤不换药而已。臣以为此策做起来,实在是吃力不讨好,不如不做…”
朱由检摆了摆手,打断了杨镐的劝说,“土地的事情,朕会解决。杨卿只要替朕鉴别下,辽东军中还有那些人可用就行了。”
看到崇祯的心意如此坚定,杨镐也无法劝谏下去了,他只能想着,到时设法把崇祯制定的政策稍稍放宽一些,不能激起不可收拾的兵变才行。
杨镐离开之后,王承恩、王体乾再次走了进来。王承恩对着崇祯询问道:“陛下是先回乾清宫休息一会,还是直接去都督府巡视呢?”
朱由检右手支着下巴想了一会,才重新振奋了下精神说道:“这就出发去都督府吧。”
五军都督府坐落在大明门和承天门之间御道的西侧,和御道东面的六部官房遥遥相对。
五军都督府和六部官房之间,是被高大红墙包围的御内广场,两者之间不能通视。
朱由检一行人从承天门而出,他站在金水桥上就能看到红墙尽头雄伟的正阳门,这红墙之内的广场,也就是后世天安门广场的一部分,红墙内的广场东西宽五、六百步,南北长约一千六百余步。
厚重的红墙顶上还堆积着厚厚一层白雪,犹如戴着一顶白帽子,而地面上的积雪却清理的干干净净的。
在朱由检看来,虽然眼前的景色看起来异常的厚重大气,但是空荡荡的广场上,却缺少了一丝人气。
王承恩等三、四名太监站立在崇祯的身后,不知道陛下为什么要停在,空旷寒冷的金水桥上,这里被四周的红墙挡在,可看不到多少风景。
王承恩站立着等候时,突然听到了朱由检声音不大的说道:“总有一天,朕要把这两边的红墙给拆了,这广场实在是太憋气了。”
王承恩听这崇祯的言论,连眼皮都没眨一下,依旧拢着手低眉顺眼的站立着,等待崇祯发表完自己的感慨。
从信王殿下登基之后,陛下的出格言行就时不时的从嘴边蹦出来。
作为崇祯身边最为信任的太监,王承恩刚开始也许还会惶恐的劝谏一二,试图让陛下谨言慎行,不要影响自己的形象。
但是到了现在,崇祯的言论已经对他免疫了,王承恩发觉与其去劝谏陛下慎言,还不如让陛下身边服侍的太监们闭嘴更来的简单一些。
感慨了一通的朱由检,唯一有些遗憾的就是,居然身边没有人附和自己几声,他回头看了看,发觉一干近侍都低头注视着地面,显然他们是想要装聋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