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苏长清王承恩小说最新章节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24章 税收方式的改良(第1页)

“…现在边镇的钱粮管理方式,实在是过于复杂和混乱了。**民解的运输方式,路上损耗过大,百姓的负担也过重。

而且在各地钱粮没有运送到边镇仓库之前,不管是朝廷还是边镇管理钱粮的官员,都不知道有没有粮饷可以发放给边军士兵。而且因为各县缴纳的税收不一,势必会造成有的军队发完粮饷还有余,有些军队却领不到粮饷的问题。

所以朕认为不管是田赋征收,还是军队粮饷发放,都必须进行改革。”

朱由检的声音并不响亮,但是内阁和六部的大臣们,心理却突然纠结了一下。

大明的财政赋税制度,就像是注入沼泽的无数支河流,然后又以无数分支河流的方式从沼泽内流出来。

就算是最为精明的大明户部官员,也无法弄清楚大明赋税的征收和流动方式。

百多年来,一代代户部官员的加加减减,早就把大明的赋税体系,变成了一个庞大而繁杂的迷宫。

对于户部的官员们来说,能够维持住这个体系,就已经是最大的成就了。

改动这个复杂的赋税体系,也许只是想想,都会让人头皮发麻吧。

郭允厚张了张嘴,不知道要如何劝说崇祯不要轻举妄动,朱由检已经开口继续说下去了。

“朕以为各省应当建立一个税赋征收仓库,各省的税赋今后就解运到本省的仓库中去。户部对各省的税赋征收仓库进行统一管理,统一调度,如此既减轻了民众的负担,又不至于出现各地物资解运不平衡的局面。”

郭允厚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崇祯是借此想要成立粮食局,或者说是比粮食局内容更为丰富的一个户部仓库系统。

作为户部尚书的郭允厚不说话,朝中其他官员自然也就存在了观望状态。

黄立极有些担忧的说道:“陛下,这如果田赋改成了解运到本省省库,那么从省库到边镇,或是到京城的运费,岂不是要朝廷自己负担了?臣恐怕到时候能够运输到边镇或是京城的物资,反而变得更少了啊。”

黄道周顿时不满的说道:“黄首辅这话就说的不合适了,本来国家征收税赋,就没规定要小民承担运输的费用。一直以来,这**民解都只是约定俗成的惯例而已。

更何况,太祖时代**民解的终点是南京,江南地区的百姓负担自然不重。但是现在的终点是北京,百姓千里迢迢把税赋缴纳到京城仓库之后,返回家中时第二年的解运任务又到了,这要如何让百姓安居乐业?臣以为,陛下改革此法实在是善莫大焉。”

朝中的官员顿时分成了两派,一派人支持黄立极,认为改制之后,有可能导致国用更为不足,因此他们希望百姓能够负担这个运输任务。

另一派则多以江南人士为主,他们认为改制可以减轻江南百姓的负担。朝廷不能因为国用不足,而让小民倾家荡产。因为破产的小民越多,缴纳的赋税就越少,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能看到两方官员,就事论事的讨论问题,而不是用祖制来压制对方,让朱由检的心情倒是好上了许多。

到了最后,郭允厚提出了一个建议,让百姓按照正赋之外加上8成,就可以免去解运外省的任务。

经过一番讨论之后,朱由检决定道:“除正赋外加7成,此外火耗固定为三分。田赋征收的最小单位为毫,毫之后的数字一律抹去。

各省征收到的税赋七成归于朝廷,三成留作地方官员、胥吏的俸禄及地方建设经费。户部要对地方留用的税赋进行监察,不可擅自中饱私囊。

除此之外,个别地方需要单独加征的项目,必须经过户部审批,比如说地方兴修水利建设、道路等项目。”

户部的权力一下增加了不少,郭允厚也顺势提出让笪继良负责户部这个新增加的部门。

朱由检没有异议的同意了,并加了笪继良户部侍郎的头衔,以方便他同地方巡抚打交道。

理清了户部的税收制度和各省建立分库之后。朱由检这才把话题转到了最初的边军粮饷问题上。

“现在看来,以巡抚、道员、通判管理军队的粮饷,实在是有些不便。他们虽然管理粮饷的发放,但是却不必承担边军缺乏粮饷的责任。

且巡抚兼顾地方民政;兵备道要监督军事,并掌管军队文书;通判虽然专职,但是地位显然太低,无法追索粮饷入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