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草原黑暴最新章节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千三百八十八章 骄阳烁石(三)(第1页)

夕阳下的格克切岛铺满金光,这个曾经人烟稀少的岛屿,现在成为一座大军云集的兵岛。喧嚣的海港内外帆影遮蔽海面,上千艘帆船穿梭往复。海滩边数十个临时码头似同一道道深入海水中的蜈蚣腿,从海船上下来的利刃营战兵们大多数还没从晕船中回过神,他们步履蹒跚前胸被呕吐污染的衣襟散发阵阵酸臭。**军海船上水手们好似习惯了这一切,他们在码头组成一道道人墙,防止这帮不熟悉海路的战兵站不稳跌落大海。利刃营作为**军中的老牌劲旅,他们的都统领胡明是**军里有名地护犊子,谁要是敢看不起利刃营一定会被胡明想方设法折腾。正因如此,水师水手宁愿麻烦组**墙,也好过胡明来找水师麻烦。说到利刃营都统领胡明,自从他从皇帝张平安那里讨到主将圣旨,一进新搭建的营地就迫不及待地召开战前军议。已步入老年的胡明小心思不少,他与皇帝张平安只喜好打仗不同,是年纪越大各种爱好也越来越多。

皇帝张平安过了六十岁后就不近女色,御驾亲征中更喜欢大开大合军事谋划。而都统领胡明则正好相反,他精力旺盛每次战争结束后还经常收容外族美女,说是要了解各地的风土人情。虽然精神得到了放松,却也留下不少的风流韵事。特别是帝国随军医士医术高超,都统领胡明的异族小妾们为他生下了七个儿子和六个女儿。跟随皇帝多年的胡明家底殷实加上皇帝赏赐丰厚,他养活这些儿女还真不费劲。然而,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胡明这些异族美女生下的儿女要想有一个好的未来就很难了。华夏传统讲究嫡长有序,胡明要想这些儿女出人头地就得他这个父亲想办法。女儿还好一点,嫁个老兄弟的庶出子就可保一生衣食无忧。按照传统,本来汉人庶出儿子在家族中地位就不高,外族女人生出的庶出子更别想有好的前程。一个好父亲就得为儿子们的将来考虑,胡明显然就是一个非常合格的父亲。胡明很早就有算计,他要利用**帝国重军功的传统,为儿子们谋求希望的未来。这些年来,胡明因多次在战场抢军功被皇帝张平安一直圈在身边,就是怕他独自领军祸害友军。

这回胡明说动皇帝让他出任主将,他自然不会放过这个大好机会。不过,皇帝还是下旨调派副统领参谋罗煜,为胡明谋划整场战役。其实**已经给出了战役方略,胡明要想变通只能在一些细节上微调。出战前锋是水师陆战营张瑜海部一万五千战兵,随后是利刃营主力战兵营,征夷行营付瑞阁部殿后。征夷行营左二丫部为后续增援,**水师提督张森调派美洲帝国船队和盟军海船为攻击大军护航。至于**帝国水师主力船队,则作为战役预备队,以备出现战事不利时接应出击大军。本来都统领胡明按照**制定的方略,应该在水师陆战营稳定登陆场后,随利刃营主力上岸统筹指挥参战各部。但胡明有他的小心思,他选择随陆战营参战。胡明给出了理由也很明了,就是要在战役一开始就掌握战场形势。胡明在军议时改变**进攻出击次序的做法,也算是**军主将身先士卒的传统,参谋罗煜无法反对只是提议他要跟随胡明共进退。都统领胡明对罗煜颇有好感,这主要还是胡明对罗煜的爷爷罗天极为信任。

大家都是皇帝张平安亲掌军团将领,彼此之间有深厚的兄弟情谊,提携后辈乃是他们的本分。协同登陆战不可能一蹴而成,胡明召开的军议在参谋们的襄助下,用了五天做好了具体方略上报皇帝批准。十余万大军集结也不是一个简单的事,皇帝给了胡明一个月出击备战时间。同样在海峡东岸的**军也开始佯动,还是在老地方都统领张黎的雄鹰营摆出了渡海作战的架势。战前迷惑敌军,隐真示假的把戏皇帝张平安玩得极为熟络。张平安将雄鹰营五万余战兵会同工兵营以及近十余万辅兵,在达达尼尔海峡东岸排开阵势,真实军寨于敌前假营在后方广布上百里。这个真真假假的大型军寨错落有致,东、南、西各有十余个真军营,将内部三十多座假营包围其间。连绵百里的军寨规模庞大,不熟悉内情的敌人斥候在无法接近的情况下,会认为这里藏兵数十万。而且**军重兵布放于达达尼尔海峡东岸南端,似乎这里将是**军下一步主攻目标。而工兵营暗藏在北方军议,他们昼伏夜出把渡海浮桥隐藏在敌人视线死角,出击主力是刘冲火狐营和田鹏森林狼战兵营,他们暗伏在张黎雄鹰营北方营寨,等待出击决战来临。

北方博斯普鲁斯海峡东岸,**军另一支主力战兵营银狼营也在夸兵演武,都统领黄志每日亲自督促手下演练阵法。同样,皇帝下旨三支亲兵营在银狼营东面扎营,也摆出渡海作战的态势。最为关键的是,皇帝在此设立了一个假御帐,在黑海游弋的奥斯曼帆船能轻易发现。假做真时真亦假,皇帝张平安战前布局一出手,成功吸引了奥斯曼帝国的目光。就在**军广布疑阵调兵遣将之际,帝国皇帝张平安却在御帐内翻阅**之外帝国朝臣们写来的奏章。从臣子们写来的奏折中,引起了皇帝张平安极大忧虑。帝国建立不过短短二十余年,富足安定的生活使得奢靡之风盛行于各个行省。开阜最早的台湾行省,富裕豪绅每年都要举行南北斗花魁大戏,各路勋贵子弟和豪商在此比斗中都会花费六百万两白银,就是要选出当年最漂亮的妓女,而帝国一年收上来的税赋不过一千三百万两。

这还仅仅是个例,据驻防南京侦缉处都统领许义安上的密折,南京秦淮河选花魁花费比台湾行省还多。张平安这次御驾亲征,帝国朝廷除了供给枪弹外,只提供补充兵员和少量战马。战争的巨额花销,过半还是皇帝自掏腰包以及沿途劫掠。即便如此,帝国朝廷户部多次上奏,说是帝国财政不堪重负快到了揭不开锅的地步。朝廷的这点税收银子除了给官员的俸禄,还留有治理黄河与淮河水患的银子。至于说留守帝国的军队饷银,来自于各藩属国上缴的贡金。这些贡金本属于皇帝的私房钱,却成为帝国军费来源。帝国**大臣龙进贤和副**大臣陈默涵,曾经在廷议时数次提出增加商税规模,但遭到了群臣们的激烈抵制。皇帝张平安当然知道这帮不要脸的朝臣为何要反对,他们基本上是帝国既得利益群体的代言人。立国之初,皇帝张平安需要打压南方读书人和大明南方土地豪绅,科举考试向北方破奴城地域考生倾斜,这使得朝廷官员过八成来自破奴城地区。这些朝臣为了稳固其在朝廷的话语权,每逢科举考试他们就会想方设法设立门槛让破奴城考生得益。虽然这些手段遭到了帝国南方考生们的反抗,但刀子永远比脖子硬,书生造反根本就没有成功的机会。

皇帝张平安一直很反感征收农税,商税自然就成为帝国主要税赋。帝国商税主要出自破奴城地区那些先富裕起来的海商,他们家族的子弟当了官,肯定要想方设法维护自己家族的利益。其实,早在帝国五年,国家税赋就已经达到千万之巨,远超前朝税入四百万。特别是皇帝张平安在北方有自己二十余座黄金矿,即使皇帝常年在外用兵也没有出现财政危机。皇帝能挣钱也间接懈怠了朝廷户部征税的能力,反正户部一没有钱就向皇帝叫苦,让皇帝张平安掏私房钱补充财税收人不足。让张平安稍微安心一点的是,帝国官员**受贿的人并不多,这点还是他设计的监察制度和高薪养廉起了作用。有好消息张平安也高兴不起来,他担心帝**逸日子过久了,外敌入侵士不敢战,好不容易建立起来偌大疆域毁于一旦。负责监国的皇太孙张思贤,在国家财赋困难之际耍起了小聪明。张思贤为保皇太孙位置干起了韬光养晦的勾当,朝议不发表意见,奏章不表明其态度。仅凭这两点,皇帝张平安就感到非常恼火,他认为张思贤不是一个敢于担当勇于任事之人。

国危思良将乱世念忠臣,翻读奏章多日的张平安,从海量平凡无奇的奏折中找到了一抹亮色。**军粮食六成来自天竺国,其余部分从占城走海路集中运往前线。天竺国土著百姓生性慵懒,种粮食耕种技术差不说还不会精耕细作,要不是气候好土地肥沃天竺国不知道要饿死多数人。帝国统治下的天竺国,汉人用战刀和**教会了土著新的耕种方法。天竺皇帝张尚仁没有废除当地的种姓制度,在他的操弄下汉人则成为超越所有种姓的人上人。在对待**军征战所需粮食上,张尚仁带着几个儿子亲自前往天竺各地征粮,确保了**军远征粮草供给。张尚仁从不为因征粮困难向父皇叫过苦,也没有上过一次奏折为自己表功。据暗藏在天竺侦缉处和情报处城候密报,天竺国因过度征粮引发五次较大民变,都被张尚仁派军**下去。有了对比就形成伤害,皇孙张思贤的不作为,让张平安再一次起了换储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