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草原黑暴最新章节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千三百八十九章 骄阳烁石(四)(第1页)

皇帝张平安虽然有了更换储君的心思,但现实并不允许他这么做。首先皇太孙张思贤的父亲,美洲帝国皇帝张尚武还在前线,要是因更换皇储逼迫张尚武铤而走险不符合当下战事。皇帝张平安至少不会在战役结束前提及这个关乎国本的决策,他只能暗中布局把事件风险降到最低。为此,皇帝张平安对于国内奏章批阅多数还是“知道了”三个字,对于朝堂上出现的隐患选择暂时隐忍。但是张平安还是给张尚仁出了一道考题,就是把征粮数量再提高一成。既然给儿子张尚仁加了担子,皇帝张平安还是给予了张尚仁更多兵权。张平安下达圣旨,天竺国组建一支五到六万人的天竺军,下辖三至六个战兵营。从帝国虎贲营中调宋超元出任天竺军主官,水师北海提督张望山筹建天竺水师。天竺水师战船由帝国水师抽调六十艘主力海船构建其框架,其余部分在天竺海港就地建造。皇帝张平安给天竺国增强军力的圣旨,一是给予张尚仁军权,同时不会引起外界不必要的猜疑。

毕竟在天竺增加军粮征收肯定会造成民心不稳,以天竺国现有三万人的部队绝对应付不过来。虽然皇帝没有对国内朝政进行干预,他还是向帝国侦缉处和情报处发出秘旨,令他们监视朝臣动向。皇帝张平安为将来布局手段阴沉,他下旨户部清理天下税赋,对于拖欠税款之人严加斥责。老谋深算的张平安使用引蛇出洞的套路,先是懈怠那些利益集团代言朝臣,为今后打压他们进行前期准备。不过,从帝国传来的三份加急奏章差点打乱了张平安的谋划,帝国功勋院辅政大臣秦国公陈铮重病不能视事。也就短短三天时间,皇帝张平安接到了陈铮代书遗折。看着这份由陈铮幼子代笔的遗折,皇帝张平安波澜不惊的脸庞渐渐阴沉,一行浊泪划过他满是伤痕的脸庞。岁月在张平安脸上刻下深深地痕迹,蜈蚣般游动的伤疤诉说其内心哀痛。收服秦国公陈铮是皇帝张平安平生最为得意的一件事,有了陈铮对皇帝张平安鼎力支持,破奴军时期的张平安才能无数次打败强敌。

新朝立国后,秦国公陈铮不揽权、不结党,手握重兵却无谋逆之心。对待皇帝立储的问题上没有一次站错队,皇帝选谁陈铮就全力辅佐谁。帝国正是有了秦国公陈铮坐镇,皇帝张平安才能安心在外征战。看着遗折末尾陈铮歪歪扭扭的签字,皇帝张平安心里有说不出的难受。按照张平安估计,陈铮身死的奏章过几天就会送达御帐。因为在遗折后还附有太医院院正贾有福的奏折,他认为病入膏肓的秦国公挺不过七天。太医院正贾有福在帝国号称调养医术天下第一,连他都预计秦国公熬不过七天,皇帝张平安自然也得为陈铮后事提前做准备。汉人讲究死后哀荣,皇帝张平安亲自撰写圣旨,赐秦国公陈铮谥号忠武加封亲王衔。皇帝张平安本人早在破奴军时期就将自己的陵地选在“英雄冢”,正是这个原因新朝建立后,“英雄冢”更名为“英雄陵”。**数千年儒家丧葬文化非常讲究等级有序,普通人死后埋葬墓地只能称之为坟。皇帝张平安为聚集军心,将**军阵亡将士埋葬进皇陵,让他们在身后尽享哀荣外还能得到皇家祭拜。

皇帝张平安的这个安葬政策,可以令作战的将士们在战场勇于拼杀不惧死亡。皇帝张平安在圣旨中还提到,秦国公嫡长子陈国威承袭国公勋衔,其余嫡子皆有勋衔赏赐。与此同时,张平安还命人将秦国公陈铮画像挂于长安皇家太庙,身后享受皇家供奉祭拜。皇帝赐予秦国公死后无尽哀荣,除了他对陈铮有深厚的君臣情谊外。还给活着的老兄弟一个深刻印象,那就是跟着我好好干,你们死后的待遇将与秦国公陈铮一样。至于说秦国公陈铮的庶子们,皇帝恩准他们入亲卫营陪侍左右,等于保障了他们今后的前途。果不其然,二日之后帝国送来加急奏章,秦国公陈铮病薨。虽然早有心理准备,皇帝张平安得到这个噩耗后痛哭不止。张平安下旨,全军披麻戴孝三日,急送皇帝恩旨回帝国。秦国公陈铮的病故对皇帝张平安心理打击不小,这让他感到自己年纪渐渐变老,需要抓紧时间安排身后事。

三日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身处格克切岛的都统领胡明已经做好了出征准备。都统领胡明与秦国公陈铮几乎是同时跟随皇帝张平安起家,但破奴军抗击女真人首次入侵破奴城后,胡明就一直跟在皇帝张平安身边极少与陈铮共事。胡明与陈铮私交还是不错,他对于陈铮的病故只是感慨了几句,统兵在外的胡明内心更看重当下战事。或许是秦国公的故去刺激到皇帝张平安,胡明出击大军备战时,皇帝张平安派遣了三千亲卫战兵为胡明随扈。带领这支亲卫营的将领,是有着丰富防御战经验的协统朱继虎。皇帝张平安征战数十载,他十分清楚胡明这支攻击大军与其说是进攻,还不如说是拿下关键地点后进行防御战。特别是胡明大军走海路登陆,还需行军六十里才能抵达达达尼尔海峡西岸。

对于**军战力皇帝张平安从不怀疑,他所担心的是缺乏战马的部队最容易被敌人分割包围。这几天张平安多次召见炮队都统领杨妹妹和火狐营都统领刘冲,就是要想办法尽快为胡明大军提供支援。工兵营都统领张德国部队,早就利用夜色掩护将渡海用具隐藏在海岸,缺乏战船的他们战时只能依靠炮队的掩护。不过参谋长古新倒是有一个应急的谋划,那就是用水师战船协助主力强渡作战。古新拿水师冒险皇帝张平安有些疑虑,这主要还是建造水师战船花费巨大,一向抠门的皇帝张平安对于战船损失肉痛不止。为了战役的最终胜利,皇帝张平安还不得不向水师下令,让其根据参谋长古新的建议进行备战。这场决战帝国准备了海量辎重,光是火枪和火炮弹药就足够打两场大战。

参谋长古新想调水师强渡达达尼尔海峡也不是心血来潮,未雨绸缪是帝国作战的传统,战前测绘更是**最为关心的大事。在帝国主力占据达达尼尔海峡东岸之际,水师测绘参谋就派出了数十个参谋对海峡水深和暗礁进行了长达数月测量,基本摸清楚了**军控制一侧海况。正是有了这个基础,身为一军参谋长的古新才会向皇帝提出让水师配合作战。万事俱备之际,从格克切岛传来一个让人不安的消息。据希腊盟友有经验的水手讲,最近登陆地带可能有风暴。这个来自盟友的谍报并未引起都统领胡明的重视,他认为格克切岛离大军登陆地不过一天海路,即便有风暴并不影响大军作战。习惯陆地作战的胡明还认为,作战时出现风暴和降雨对自己一方有利,下雨不会影响士卒们火枪和火炮发射。

相反,奥斯曼人使用的火枪在雨天根本就打不响,奥斯曼炮队火炮使用的桶装火药遇到潮湿天气几乎成为废物。都统领胡明作战决心已下,他决定不理会这条不明确的谍报。身为战役主将的胡明忽视天气带来的不确定因素,作为随军参谋的罗煜多次建议无果后,写了份紧急军报向**禀报。然而,从格克切岛将急报送到皇帝御帐需要在海上走两天,当罗煜急报放到参谋长古新案头时,格克切岛的首批出战大军已经登船出发。水师陆战营都统领张瑜海最为忙碌,他告别利刃营都统领胡明之后,就坐上了美洲帝国水师镇国号,指挥调度由五百余艘海船组成的庞大船队。水师陆战营开辟登陆场外,还需要为后续登陆大军储存战役辎重。水师陆战营都统领张瑜海出身破奴军金狼营,多年的海上征战让其积累了丰富海战经验。

帆船在大海上航行最害怕的就是遇到风暴,现如今乌云密布的大海上海风,将风帆吹得鼓出了一个个气包。张瑜海深知利刃营都统领胡明对天气的理解出现了重大失误,可胡明坚持按照**作战方略准时出击,是基于其陆战打仗经验。对于登陆战来讲,一旦海上天气恶劣,将严重影响登陆大军后续运转。如果在战场上断续增援,就很容易出现打仗最为忌讳的添油战法。**军军法森严,皇帝指派胡明为战役主将,张瑜海在主将胡明下定作战决心后就失去了进谏的机会。现在张瑜海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他希望运气能站在**军一边。而在码头上准备登船的胡明,他此刻的心情也不太好。特别是胡明看到随军督察占用了五艘海船,就骂骂咧咧地将这帮人赶下船,他把督察征用的海船换成了利刃营前锋。眼下都统领胡明只关注即将开始的战事,战场上士卒违反军纪那是战役过半后的事,尽可能多地将战兵送入战场才是正道。当然了,胡明也不敢把所有督察都赶走,他还要留几个督察军官在身边,记录利刃营胜利后的战果。